【“12621工程”助力秦創原建設】陜西省科協: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2022-03-29 12:04:5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鏘責編:高崗

【“12621工程”助力秦創原建設】陜西省科協: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_fororder_圖片3

  安全管理數據駕駛艙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以來,陜西省科協深入實施助力秦創原建設“12621工程”,組建科技服務團隊,打造優質創新創業平臺,助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

  創新資源集聚  搭建供需對接橋梁樞紐

  “中船航天創新中心科學技術協會聯合體”(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是由陜西海戎泓遠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組織成立的陜西省第一家科協聯合體,位於西安航天基地。創新中心利用中船重工及深圳海洋融創研究院的社會資源、行業資源及先進的雙創經驗,對企業開展軍民融合服務,推進企業與大院大所的合作,摸排梳理海洋、航天科技産業鏈及企業技術需求,瞄準相關學科領先的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船舶、航天、兵器等大院大所,實現産學研金的精準對接,及時將科技成果進行轉化。

  創新中心成立以來,充分發揮科協聯合體的組織協調優勢,通過校企聯合、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多種載體激發企業的科技發展動力和活力,目前已建有2個院士工作站,2個超算研究中心,1個碳中和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中心。

  “我們利用陜西省科協賦予的平臺,匯集高校、科研院所的資源,為企業更好的提供各項服務,助力各類創新創業團體實現自己的目標。”近日,創新中心負責人李徵在接受採訪時談道。

  李徵表示:“從科協角度來説,我們現在開展的工作主要包括結合西安航天基地國家級超算中心資源,為孵化器內的企業及省內各院士工作站提供算力資源,把有算力需求的企業及院士站和超算中心對接起來,堅持公益性原則,一方面給企業提供算力服務,另一方面能滿足企業自身發展中面臨的算力需求,降低運營成本。”

  目前,創新中心所在的西安航天基地積極推動産業數字化發展,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契機,多管齊下整合基層科協資源,探索各類孵化器聯合建立企業科協,為科技工作者營造創業無憂、大展所長的創新生態,成為陜西省科協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主動融入陜西省高品質發展大局的一個縮影。

  院士專家精準服務 助推企業高品質發展

  2020年,陜西中天盛隆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創新中心。該公司研發團隊自2009年開始參加宋振騏院士牽頭的“北皂礦海域首採面試採前重大安全技術課題”項目,會同相關院校一起進行水質自動化監測系統的研製工作,並獲得多個獎項。宋振騏院士是中國“實用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理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煤炭行業的第一位科學院院士,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煤炭部科技進步獎等10余項國家級獎項。

  通過多年的持續攻關試驗,陜西中天盛隆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專門針對煤礦水害的監測預警綜合系統,建立了煤礦透水/突水預警閾值分析的數學模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礦井水水質自動、連續、實時監測並能夠進行有效的煤礦礦井透水/突水預警的産品。

  “我們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對2009年開始做的水質系統進行産業化升級改造,同時配合宋振騏院士進一步做煤炭行業先進技術的研發工作,聯合培養一些高科技技術人才,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創造價值。”陜西中天盛隆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一帆説道。

  目前,科技型企業普遍存在著産業鏈銜接不暢的難題,創新成果難以實現産業化,創新中心的作用正是打通實驗室産品與産業化之間的“通道”,讓産業鏈“串珠成鏈”。趙一帆表示,陜西省科協給予了公司很大的幫助,尤其是聚焦産業鏈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佈局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打通産業鏈合作鏈,另一方面依託院士工作站可以更好的發揮人才智力優勢,提供更頂尖的技術,保證公司站在全球煤炭開採安全方面領域的技術制高點上,這也是工作站對企業而言最核心的價值所在。

  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高端人才技術的引進,加大院士工作站創建,以院士工作站為依託,有效發揮頂尖人才智力優勢,陜西省科協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按照“12621工程”規劃,到2023年,陜西將推動建立1個院士之家,10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10個園區科協;形成100項決策諮詢建議、托舉100名創新創業人才、組建100個專家服務團、培養100名企業技術經理人、推廣轉化100項科技成果、引進扶持100家科技型企業;培訓1000名企業一線工程師,服務1000家企業和10000名科技工作者。

  下一步,陜西省科協將充分發揮院士的領軍帶動作用,把工作站建成引領創新發展的平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基地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為服務陜西經濟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供稿 文/圖 陜西省科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