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在國際文化交流舞臺上再現“高光時刻”
2022-05-06 09:17:26來源:西安晚報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中首 陜西】西安在國際文化交流舞臺上再現“高光時刻”_fororder_QQ圖片20220506085614

  4月11日,古樸的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在綠蔭掩映下交相輝映,綠意盎然的景色美不勝收。(資料圖片) 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攝

  加快打造“博物館之城”,彰顯千年古都獨特魅力,西安不負眾望!近日,中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于西安建成並向公眾開放。此前,歷經5個月提升改造的西安博物院也以“新顏”亮相。“五一”期間,這兩座博物館可謂人氣爆棚,陜西考古博物館更是“一票難求”。在國內主流媒體關注熱議的同時,近420家海外主流媒體、門戶網站第一時間刊登轉載兩大博物館開館、亮相的消息,截至記者發稿時,全球訪問量已超過2.24億人次,西安在國際文化交流舞臺上再現“高光時刻”。

  近日,全球通訊社聯盟稿件《Xi'an, China Opens Two Major Museums, Strengthening Its Role as a “City of Museums”》(中譯:兩大重磅博物館相繼亮相 中國西安打造“博物館之城”再提速)在美洲地區、亞太地區12個國家以英語、日語、韓語、馬來語、泰語等語言同時發佈,並在第一時間被當地主流媒體、門戶網站及重點資訊網站廣泛轉載落地,美聯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韓聯社、馬新社、日本《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等外媒紛紛進行報道,媒體總量近420家。

  日本共同社、韓聯社等多家外媒對陜西考古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兩家博物館展出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報道稱,陜西考古博物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是以考古學的學科發展為主線,展示考古工作過程、技術方法、研究思路等的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中,有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進技術進行保護修復的展品,如通過澆灌石膏液體獲得完整形態的周代木俑、歷經千年真顏仍駐的唐代牽駝俑,還有整體“打包”後完整搬進博物館的西周時期車馬坑和元代壁畫墓。”報道如是説。

  而對於西安博物院,國際旅遊從業者協會網站介紹稱,這是一座集博物館、古跡和園林于一體的現代歷史博物院。4月初,改造升級後的西安博物院“新顏”迎賓, 1100余件(組)館藏文物精品在1300平方米的展廳全新亮相,其中戰國金虎飾、漢代博戲人物銅鎮、彩繪步兵俑等百餘件(組)藏品將首次在該館基本陳列中與公眾見面,更全面、豐富地展現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精髓。

  與此同時,法新社、馬新社、韓國NAVER等多家外媒紛紛關注西安打造“博物館之城”、大力發揚獨特城市文化的相關舉措。外媒報道中指出,數千年的時光和歷史印跡濃縮在西安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涵蓋了歷史、藝術、自然科學等40多個類型。2019年,《西安博物館之城建設總體方案》出爐,搭建起了西安博物館之城建設空間構架,使西安真正成為一座“隨時可聞、隨地可見、隨機可講”的“天然歷史博物館”。

  日本《京都新聞》《每日新聞》等媒體在報道中稱,依託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快速發展,西安眾多博物館把藏品搬上“雲端”,通過直播的方式做講解。在各大博物館的探索下,無處不在的新形態博物館體驗方式,讓古典而嚴肅的博物館走進了更多普通人的視野。(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王維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