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西鹹新區召開秦創原總窗口政策兌現暨接續政策措施發佈大會,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20條舉措助力西鹹新區營商環境升級。
2021年9月,西鹹新區發佈了18條提升營商環境新舉措。為做優秦創原總窗口創新生態,進一步打造營商環境創新升級版,此次推出的《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是對2021年“18條舉措”的擴容優化、迭代升級,內容主要圍繞“項目和企業全生命週期優質服務”,從持續打造項目投資服務鏈、項目極簡審批鏈、政務服務通辦鏈、産業發展生態鏈、企業優質服務鏈、審慎監管法治鏈、産業配套載體鏈7個方面制定了20條改革舉措。
西鹹新區灃東新城政務服務中心
投資服務“優質高效”。西鹹新區公佈招商熱線,做到投資服務“一號接通”;發佈城市産業發展機會清單,推動上下游産業聚集成勢;開通招商網站,24小時在線收集社會投資意願;建立招商助企“店小二”服務制度,為招商項目提供五星級專屬服務;圍繞重點招引項目,做到“一項目一專班、一項目一政策”;強化招商契約精神,秉持老秦人“城門立木、一諾千金”服務理念。
企業開辦“即申即領”。 西鹹新區為企業開辦提供一站式商事集成註冊服務,通過商事集成註冊平臺,實現營業執照與經營性許可的集成高效審批;探索“一企一證、一業一證”綜合解決方案,實現“一證準營”;推行“一照多址”改革,西鹹新區範圍內企業新設經營項目相同的分支機構,承諾後免於辦理相關許可證。
項目用地“隨用隨供”。西鹹新區推行“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對重大産業用地按需“隨用隨供”;開展“畝均論英雄”改革,招商引資工業用地項目畝均投資強度不低於500萬、畝均稅收不低於50萬,支持有條件的低效企業提高經營效益;探索“新型産業用地(M0)”模式,創新彈性出讓、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供地方式;鼓勵工業用地通過技術改造和廠房改造加層等方式,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
工程審批“極簡極速”。西鹹新區推行“多評合一”改革,依託“一張藍圖”策劃生成項目;推行社會投資項目“拿地即開工”,分階段核發施工許可;市政配套“報裝即接入”,由政府出資將各類市政管網鋪設至用地紅線邊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業主“一手領鑰匙、一手拿房本”;推行聯合測繪實現企業一次委託、統一測繪、成果共享;重點項目“完工即驗收”,提升竣工驗收時效。
助企服務“精準發力”。西鹹新區實施重點企業助企聯絡員全覆蓋,做到“企業無事不插手,企業有事不撒手”;優化“西鹹政企通”平臺功能,為企業提供“24小時不打烊”專屬服務;開展企業投訴“清障行動”,做到“接訴即辦、銷號管理、雙週清零”,提高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
融資服務“供鏈融通”。西鹹新區建成秦創原“四貸”服務促進站,聯合金融機構推出“秦創貸”“人才貸”“信用貸”等不少於50款科技金融産品;發揮知識産權增信增貸作用,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一步拓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業務;實施“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能力提升工程”,在政務服務網開通“網上金融超市”,在政務服務中心開設“金融服務專區”,“金融輔導員”為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服務銀企“點對點”對接。
政策兌現“直達快享”。西鹹新區提高政策兌現時效性,擴大惠企政策兌現“免申即享”範圍,“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佔比超過70%;依託政務服務中心和政務服務網,實現政策兌現“線下有專窗、線上有專網”,普惠政策100%“不來即享”、網上可辦;由獎補網站提供“政策計算器”,實現企業獎補資金數額“一鍵可知”。
招標投標“一網通辦”。西鹹新區推行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全流程電子化,“不見面”招投標率95%以上,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推進電子保函、CA互認、電子簽章應用,建設招投標移動智慧交易系統實現“掌上辦”,實現遠程異地多點評標;政府採購推廣框架協議採購,擴展電子賣場商品品目,放寬供應商準入條件,提升採購供應能力。
知識産權“激活轉化”。西鹹新區促進知識産權成果轉移轉化,為高校院所、中小企業提供專利技術供需發佈、推介展示、磋商對接等線上線下服務,培育不少於20家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核心技術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知識産權競爭力強,佈局完善的産業集群,開展小微企業知識産權公益服務,推動知識産權全鏈條專業化服務;發揮秦創原知識産權維權援助工作站、巡迴法庭、檢察保護中心作用,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維權服務。
人才服務“國際接軌”。西鹹新區高標準建設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加快運營秦創原人才大市場,打造各領域人才集散樞紐;建設西安國際人才港,佈局高端人才公寓、創業街區,實現國際人才入港、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校招共用”機制,建設“人才池”,精準服務重大關鍵技術研發;推進“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等8項人才制度改革,持續釋放人才創新動能;出臺人才獎勵支持政策,上線秦創原人才雲平臺,組建人才集團,設立人才基金,強化配套支撐,改進生活環境,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打造最優人才發展生態。
西部雲谷
産業載體“擴容增量”。西鹹新區開展青禾“強基”工程,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中心,供需、技術、配套全方位一體化的産業鏈融通生態,培植“青禾”主體獲得持續性市場土壤;打造“三器集群”,引入各類科學儀器設備2000台/套,建成西部雲谷等33個科創載體,建築面積800萬平方米;開展“鏈主”企業扶持計劃,推動産業鏈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産業鏈招商補鏈延鏈,推進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
跨境貿易“快進速出”。西鹹新區支持企業自主選擇出口申報模式,完善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兩步申報”通關模式,深化空港口岸進出口貨物機坪“直提直裝”試點,推動機場口岸“一站式”收繳費服務,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統一納入“單一窗口”受理,將出口退稅時間壓減至5個工作日以內,提升口岸物流作業效率。
辦稅服務“精細便捷”。西鹹新區持續推進“非接觸”式辦稅模式,創新“7x24”小時服務“不打烊”,為重點項目及科技型中小企業配備“稅務管家”,形成專業服務板塊,提供政策執行、疑難問題解決全方位對接機制;全面升級自助辦稅服務廳、拓寬社會化辦稅服務網點,構建“就近可辦稅”的15分鐘辦稅圈,實現“不見面”辦稅95%以上。
不動産登記“自助辦理”。西鹹新區推動不動産權證書自行申辦,通過“秦務員”政務服務APP、西鹹新區不動産登記微信公眾號、自助查詢機等多種渠道,實現“全自助辦理”;建立“一次取號、一窗申請、一套材料、一人受理、一網辦結”不動産登記新模式,實現不動産登記、交易、繳稅“一窗受理、並行辦理”全覆蓋,推廣使用電子簽名技術,提升登記便利度。
政務服務“全量升級”。西鹹新區開展“一證通辦”“一照通辦”改革,凡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一律免於提交,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一律免於提交實體證照,實現“一證通辦”事項超過300項,涉企高頻事項企業憑營業執照即可辦理;依託西鹹新區政務服務平臺,加強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和電子文件等“四電”功能應用,政務服務事項“不見面審批”佔比90%以上;深化“跨區通辦”改革,在新區、新城、街鎮三級政務大廳開設“跨區通辦”專窗,跨區通辦事項突破200項;全面清理新區涉企審批事項前置證明材料,創建“無證明辦事之城”。
企業上市“專業服務”。西鹹新區開展“企業上市登門行”活動,做好企業上市跟蹤輔導,加強企業“小升規、規上市”梯度培育,企業在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分階段給予資金獎勵支持,增加對新遷入新區的上市企業資金獎勵;強化企業上市政務服務效能,對企業上市所需合規性文件等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力爭年內境內外新增上市掛牌企業數量2-3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四板掛牌企業7家、省內上市後備企業6家。
監管環境“包容審慎”。西鹹新區深入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逐步實現基層“一支隊伍管執法”,推動“非現場”智慧監管,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商事主體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探索“柔性監管”,推行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和免於行政強制等“四項清單”制度,構建“及時發現、智慧分析、精準定位、快速處置”的現代市場監管體系。
信用建設“賦碼管理”。西鹹新區建立信用共享應用機制,強化“信用+審批”協同,在企業登記註冊、行政審批等環節開展“告知承諾+信用快審”模式;加強信用修復機制應用,實現企業信用“能進可退”,引導市場主體及時糾正失信行為,幫助企業儘快修復失信信息,降低企業失信帶來的負面影響;構建多渠道信用體系,讓西鹹信用成為城市發展最亮名片。
法律服務“多元賦能”。西鹹新區設立融商法律服務創新中心和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務中心,開啟“互聯網+綜合法律服務”模式,提升知識産權、成果轉化、企業合規、合同糾紛等相關法律問題解決效率,建立點對點“一站式”服務;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西鹹新區調解室、仲裁工作站、外國法查明中心等功能作用,建立跨領域、跨行業的法律服務創新聯合體,實現“政商學研企”法務資源高度集聚。
園區配套“創業無憂”。西鹹新區優化産業園配套服務,在物業、管理、車位費用、周邊餐飲、便捷交通建設等方面出臺8項優惠措施,實現相關收費比照同類地區最優,全面解決入園企業停車、物業、餐飲、交通等問題。建設10所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打造常規公交(快、幹、普、支、微)、定制公交、出行響應型公交等不同公共交通産品組合,形成“外達”“周連”“內通”的交通體系。
在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支撐帶動下,今年以來,西鹹新區繼續保持了高品質高速度發展的良好態勢。上半年,生産總值克服巨大下行壓力實現正增長,固定資産投資佔西安市比重達34%,工業增加值增長41%,財政收入增長20.9%,市場主體突破50萬戶、增長36.50%、總量和增速居全市第一,主要經濟指標整體好于預期。(西鹹新區融媒體中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