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綠水青山繪就幸福底色
2022-09-06 08:15:44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初秋清晨的薄霧中,壯美雄渾的陜北高原迎來和煦的朝陽,山梁溝峁間果園、林地、梯田錯落有致。

  每一座山,每一道梁,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陜北深深的牽掛。

  “高西溝村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暖人心田、催人奮進。

  秦嶺陜西段生態環境優良等級面積達99%;黃土高原成為全國增綠幅度最大區域;生物多樣性實現恢復性增長……陜西版圖由淺綠向深綠不斷邁進,三秦大地的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見證著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與牽掛。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三秦兒女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國之大者”高度狠抓生態環境保護,走出了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生態發展之路。

  守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榆林市米脂縣高西溝村,一顆藏在陜北黃土高坡褶皺裏的“生態明珠”。

  從“雨澇流泥漿,衝成萬條溝,肥土順水走,籽苗連根丟”到“層層梯田繞山梁,座座壩堰鎖溝掌,綿綿峰巒碧水漾”,背後是高西溝村四任班子三代人與天鬥、與地鬥、與自然鬥,堅守下來的“綠色夢想”。

  40座山峁、21道溝岔,耕地4553畝、生態林2300畝、經濟林1000畝、淤地壩126座……在那個“要糧要田”的激情年代,高西溝村治理窮山惡水,主動退耕還林還草,將生態環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的窮困山村變成如今的“陜北小江南”,探索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致富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肯定我們走的路子是對的。”從一個荒蕪貧瘠的窮山溝變成聞名全國的先進典型,村裏的故事,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姜良彪講了很多次。最多的一次,他一天講了26遍。

  守住綠色就是守住幸福。

  地處秦嶺南麓的漢中市佛坪縣,森林覆蓋率高達91.19%,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秦嶺“四寶”齊聚;寶雞市渭濱區以生態建設引領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保障生態建設,在西北地區成為“工業城區生態最優、生態城區工業最強”的城區;漢中市寧強縣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綠色引擎,成功探索出一條“生態美、環境優、城鎮靚、産業強、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我省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模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秦嶺區域生態品質改善提供強有力支撐。

  用綠

  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有遊客預訂了油囫圇。你瞧,我們把軟糜子面和硬糜子面摻在一起,這樣炸出來的才好吃哩。”9月5日一大早,62歲的高西溝村村民高錦武就和婆姨常竹平在廚房裏開始忙活。

  揉面、做面胚、下鍋……在常竹平熟練的操作下,一個個色澤金黃的油囫圇在油鍋裏“翻騰跳躍”,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炸油囫圇的聲音,“喚醒”了高西溝村的早晨。村裏走出一條生態美、産業興的富民路,高錦武也端起“綠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産業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語重心長。

  播種綠色,收穫希望,是三秦兒女數十年來的堅守與奮進。坐落在秦巴山區的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茶園,山坡綿延起伏,滿目蒼翠。站在茶壟間,村民陳敬翠告訴記者:“我家現有4畝茶園,2畝流轉給合作社,2畝自家照管。今年春茶都在網上賣完了,很受歡迎。”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在吳起縣南溝村生態度假村旅遊3A級景區,吃上“旅遊飯”的村民正打掃庭院,滿懷期待地迎接新遊客;群山環繞中,柞水縣金米村小樓林立,大棚內一串串吊栽木耳旁,數據採集系統正實時收集環境信息;鳳縣6.7萬畝花椒進入成熟採摘期,漫山遍野的“紅豆豆”粒粒飽滿,椒香四溢,到處一片繁忙景象。

  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生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切實把“兩山”理念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走出一條致富新路子。

  護綠

  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

  高錦衛和高利東父子倆,是高西溝出了名的“父子兵”。“我爸每天囑咐最多的,就是要守住這片綠。”高利東説。

  咬定青山不放鬆,一代接著一代幹。“老一輩高西溝人小心翼翼地把小樹苗‘端’上山,像對待娃娃一樣。現在滿山都是大家的寶貝疙瘩,我咋能讓父輩們白白流血流汗。”作為村裏的護林員,高錦衛守護著習近平總書記來過的龍頭山。

  初秋時節,走進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只見密林參天、飛瀑如簾。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保護秦嶺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商洛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柞水縣委書記崔孝栓表示,“對於秦嶺生態保護,我們將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期。這幾個月,也是延安市黃龍縣界頭廟鎮景家垣村黨支部書記劉全順最忙的時候。“全村2000多公頃林地,咱必須守護好。”劉全順是延安市6568名村級林長之一,每天他都會和村上其他3位護林員上山輪流巡查。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制度創新,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今年,我省發佈第1號總林長令,明確系統推進生態修復,全面加強資源監管,持續壯大生態經濟;明確推進秦嶺巴山、黃河流域生態修復,持續開展秦嶺、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加強草原濕地修復,力爭到2025年濕地保護率達到50%、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

  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必須算大賬、長遠賬,算整體賬、綜合賬。

  “越來越多群眾捧起生態飯碗,對自然資源主動保護,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坦言,近年來,我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大力推進産業生態化,加快綠色技術創新,通過技術“研磨”和智慧“嫁接”,全面提升産業發展“含綠量”,邁向深綠的步伐更加有力。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來陜西考察,一個個定向領航的難忘時刻,一句句心懷家國的殷殷囑託,成為三秦大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最持久的力量。(陜西日報記者 李旭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