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教育廳:原則上不允許學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2022-09-20 08:56:32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原標題:省教育廳發佈意見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日常教育管理   原則上不允許學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近日,陜西省教育廳發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意見,明確嚴格校外住宿學生管理,原則上不允許學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對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學生,要履行相關備案手續,學校與家長、學生簽訂安全責任書。

  同時學校要加強安全教育,建立校外住宿生定期巡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假期留校學生管理制度,落實留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措施,解決好留校學生各類生活問題。

  健全家校聯繫機制 共同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意見強調在堅持黨建引領、深化“三全育人”、推進管理協同的基礎上,建立全方位協同育人機制,處理好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育教學管理的協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協同、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軟體與硬體建設協同等關係。健全家校聯繫機制,推進家校聯動工作走深走實,加大實地家訪力度,用好通信工具、網絡新媒體軟體等信息化手段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共同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引導在校大學生規範用網文明上網

  加強校園網絡文化陣地建設,按照“網下管什麼、網上就要管什麼”的原則,推進黨校、團校和就業服務、心理諮詢、學習輔導、在線諮詢等聯網上線,推進優質校園網絡文化産品的精準供給、科學賦能,增強校園網絡服務吸引力和感染力。廣泛開展網上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共建、共創、共享校園網絡文化成果。經常性開展師生網絡文明、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形勢教育,引導學生規範用網、文明上網。

  嚴字當頭  培育優良學風

  建立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堅持嚴字當頭,培育優良學風,努力營造有利於創新人才全面發展、茁壯成長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構建學業發展、心理育人、資助育人、網絡育人、實踐育人、綜合能力提升、生活學習服務、信息化服務等學生成長髮展一體化支持系統,堅持把學風建設與加快學校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結合起來整體推動,有效形成育人合力,促進優良學風持續改善。

  提高學生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救能力

  及時了解並妥善化解學生間的矛盾,深入細緻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矛盾調解工作,防範傷害(欺淩)事件發生。廣泛開展法治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救能力。建立完善學生群體性、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提升現場指揮、依法處置、輿論引導的能力和水準。

  細化對學生基本文明行為,課堂、食堂、寢室等公共場所行為和請銷假、早操、晚自習、歸寢等日常行為要求,規範學生行為習慣,增強學生自律意識。要將學生行為規範納入綜合素質評價範疇,加大對學生日常行為的教育、檢查、督導力度,強化違紀學生教育處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和生活秩序。

  配齊建強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

  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大局。嚴格按照師生比1:4000配齊建強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研究生導師等育人主體的作用,規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服務,強化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和科學干預。

  警惕“培訓貸”“非法傳銷”“亂收費”等陷阱

  嚴格畢業班學生日常管理,完善畢業班學生請銷假、實習實踐等管理制度,安排帶隊教師負責畢業班學生實習實踐全過程管理和服務。引導畢業生準確定位,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和成才觀。加強學生求職安全教育,教育引導畢業生通過正規途徑和平臺獲取就業信息,警惕“培訓貸”“非法傳銷”“亂收費”等求職陷阱。

  主動為畢業班學生提供優質就業服務,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加強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及時有效解決畢業生求職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困難。持續開展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幫扶,確保“離校不離心、服務不斷線”,幫助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

  制定完善的新生入學資格審查錄取資格復查方案

  嚴格落實國家有關高校考試招生(含特殊類型招生)、新生入學資格審查、錄取資格復查、學籍學歷管理的政策法規,制定完善的新生入學資格審查、錄取資格復查和學籍學歷管理的實施方案。對可能發生冒名頂替、替考等違法違規行為的關鍵環節加強監督。建立“誰審核、誰簽字、誰負責”的學籍學歷管理審核責任終身追究制。(三秦都市報記者   張彥剛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