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秦嶺北麓的藍田縣是西安地區大杏的集中産區,曾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優質大杏生産基地。每年三月,華胥杏花谷的杏花恣意盛開,壯觀而浪漫;六月,一顆顆金燦燦、黃彤彤的藍田華胥大杏高挂在田間枝頭惹人饞,隨手摘下一顆掰開,金黃色的果肉伴著豐盈的汁液,引得人垂涎欲滴。尤其是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的有力保護和促進下,藍田華胥大杏正在帶動藍田果農大步走向增産增收的“杏福路”。
歷史悠久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風味”
相傳在上古時期,伏羲、女媧因吃了其母華胥氏親手所植大杏樹的百年之果,靈氣頓生,從而識河圖,譯洛書,畫八卦,創文字,煉石補天,並建立了遠古華胥文明,如今的華胥氏大杏便是由此傳説而得名。實際上,藍田華胥大杏栽培已有2500多年曆史——據《藍田縣誌》記載,遠在唐以前,杏樹在民間就已普遍栽植,唐代錢起的詩句“愛君藍水上,種杏近成田”就表明瞭這一點。
藍田華胥大杏之所以美名遠揚,與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無關係——位於北部橫嶺黃土丘陵溝壑區和西部黃土臺垣區是藍田大杏的主栽區,該區域海拔高度603.0-763.3米,中性偏鹼和微量元素豐富的有機土壤適應大杏生長髮育;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以及四季冷暖分明的氣候都有利於大杏茁壯生長;藍田境內河流多、密度大、水質好,加上含量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這些都成就了華胥大杏的風味濃且具芳香的優秀品質。
香飄四海 科學栽種鋪就“杏福路”
如果説,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賦予了藍田華胥大杏的美味,那麼果農們勤勞致富的雙手及科學栽種技術讓藍田華胥大杏以“香飄四海”之勢鋪就了一條增産增收的“杏福路”:藍田大杏選擇排灌良好的丘陵地、沙荒地壤土和砂壤土建園,園地要遠離國道、鐵路等交通主幹線100米以外;選擇樹勢強健,豐産性好,適應性抗逆性均強,果個大、不裂果,果面著色均勻,成熟度均致,果肉為硬溶質或半溶質,較耐運輸,貨架期較長;同時,在藍田縣農業農村局對生産技術的要求和規定下,藍田華胥大杏對土壤管理、施肥過程、整形修剪等也進行了科學有效管控。
如今,藍田大杏種植面積達9700畝,其中大銀杏年産1.5萬噸。藍田縣華胥鎮阿氏村、上許村、孟家岩村等成為了大銀杏主産村,銷售則以生産專業合作社為紐帶,採取“地基+合作社+農戶”模式,傳遞龍頭産銷信息,積極開展産銷一條龍服務,産品包裝設計新穎,突出大銀杏品牌,精品果子每公斤25元以上,一類果子每公斤18-20元,二類果子每公斤10-14元,畝産1000-1500公斤,畝産值約2萬元,經濟效益顯著。(三秦都市報記者 艾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