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教授“原”上圓夢
2022-11-28 13:14:30來源:西安晚報編輯:趙浚喆責編:高崗

        人常説,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他的身上,就有這樣的家國情懷:出國十四載,留學深造,輾轉四個國家,潛心鑽研,掌握了世界前沿的數字微流體控制技術。面對國外更好的發展前景和職務薪酬,他毅然選擇了回國。能把自己的所學帶回祖國,服務祖國建設發展,能在祖國大地實現人生價值,一直是他最大的心願。

        他就是西北大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秦創原總窗口企業陜西融光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張策。

(轉載)海歸教授“原”上圓夢_fororder_06c79754-797c-460c-a18f-de36f0b7ccdd

張策(左)在實驗室為學生授課   攝影 于忠虎 呂聰

        矢志報國  他學成之後毅然回歸

        張策教授的老家在遼寧,本科就讀于吉林大學,學的是凝聚態專業:“雖然凝聚態也是當初自己選的專業,可是幾年下來還是找不到自己熱愛的方向。”2002年本科畢業後,本可碩博連讀的他選擇出國留學,既為了開闊眼界,也為了能夠找到可以為之奮鬥一生的方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前兩年,張策進行的還是凝聚態物理的相關研究,主要是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在原子級的解析度下,研究物質的表面結構。

        改變發生在2006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馬來西亞大學的一次博士生交流會上,每個學生要上臺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結果,再由老師提出問題。當時,一個馬來西亞大學的老師向張策提問:“你預期這些研究結果會不會應用在一個産品上面?”“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大多數的納米材料和物質表面結構的研究結果並沒有機會應用到實際。但這次經歷也讓我明白,我還是十分渴望自己的研究結果能夠轉化為産品,應用到現實生活。”張策説道。

        之後,張策開始探索基礎研究與應用相結合。其間,他作為主要研究員,參與研製了新加坡第一個可以在納米隧道中物理拉伸DNA的晶片,並將其成功應用於單個DNA分子特異基因序列的光學檢測。2009年博士畢業後,張策加入瑞典于默奧大學,跟隨Ludmilla教授和諾貝爾獎委員會秘書Astrid教授,進行阿爾茨海默病誘發機理研究和相關小分子藥物的研發。2010年到2018年,又先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美國芝加哥大學,進行閥控微納流晶片在分子檢測、疾病模型構建和藥物研發領域的相關研究。

         百萬融資  讓他的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隨著西北大學晶片研發實驗室的建成及越來越多志同道合專家學者的加入,張策團隊進入到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積累了大量生物醫學晶片、系統控制和光學成像方面的學術文章和專利。在完成必要的理論構建和技術驗證後,一個現實問題擺在眼前:怎樣才能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圓自己的研究成果變成産品的夢想?

        正在張策為此發愁時,西鹹新區秦漢新城招商團隊找到了他。“了解到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和企業註冊、稅費減免等的優厚政策後,2021年7月,我們在秦漢新城註冊成立了陜西融光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辦起來了,但沒資金,還是沒法施展拳腳。由於張策團隊研究的領域過於前沿,很多投資機構保持觀望態度。但讓張策沒想到的是,公司註冊沒幾天,秦創原春種基金團隊找上門。春種基金團隊被張策的創業熱情、極具潛力的微流控晶片技術所吸引,認為這個項目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僅用3個月便完成對“融光雲”100萬元的股權融資。

        嘔心瀝血  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誕生

        “光學顯微鏡是‘眼睛’,自動化控制系統是‘手’,AI系統是‘大腦’,閥控微流控晶片則是它的‘實驗室’。”張策説,明年初,“融光雲”的第一款産品——全自動活細胞生物醫學實驗平臺産品SuperLabs將正式亮相,這是全國首臺商用、純國産、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可視化實驗室自動化産品。“雖然我們的定價不到進口産品價格的一半,但我們在功能上並不遜色,甚至在自動控制、活細胞和模式動物動態監測,以及實時數據分析方面都要優於進口設備。”

        “打個簡單比方,以前一個人連續高強度工作一天只能做100個實驗。但用我們的産品,一天就可以完成20萬個實驗。”張策説,全自動高通量活細胞生物實驗系統可以在極小的空間(納升)內進行萬數量級的獨立試驗。“未來我們將依託秦創原的資源優勢,開發系列自動化生物醫學試驗設備,構建針對天然藥物的活細胞數據庫,為西安乃至陜西、全國的中藥科學化、生物醫學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張策説。

        今年以來,西鹹新區秦漢新城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為發力點,營造全鏈條服務人才環境,推動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融合,新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5人、科技經紀人3人,組建“新雙創”隊伍2支、“科學家+工程師”隊伍3支,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25家、其他科技企業80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360家,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34.71億元,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正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澎湃動力。(文 于忠虎 呂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