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新農人”成了“興農人”
2022-12-08 17:44:4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柳洪華責編:高崗

  近年來,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面臨地下水超採,全鎮近95%的耕地被劃為地下水超採區。針對這一情況,該鎮通過引導種植大戶通過“村企抱團”“村民抱團”模式,抱團取暖壯大“資金流”,前往周邊市縣租賃土地,實現五百畝以上的規模化種植;利用自身成熟的實踐經驗、高超的技能本領管護好洋芋、辣椒、芹菜等,做強“産品流”;利用300余家蔬菜代辦點、20余個加工車間等“信息流”,解決産品銷售難,從而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

  當不少地方的農民因外出打工撂荒耕地時,東坑鎮的農民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周邊省市縣到處找地種,足跡遍佈內蒙、寧夏、山西三省,榆陽、橫山、烏審旗等40余個縣,先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土裏掘金”的傳奇故事。

  針對外出包地風險高、投入大、週期長等特點,東坑鎮先後探索出“村企抱團”“村民抱團”模式,實現“陣地共用、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工作共幹”。在這一模式的帶動下,外出人員實現由少數農戶帶動,發展為批量外出,由分散承包向相對集中和固定區域發展,資金方面實現從過去的幾十萬到如今的數百萬,土地租賃方面從過去的一兩百畝到上千畝。據初步統計,全鎮2022年外出400余人,累計投資6000萬元,對外承包土地6萬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蘿蔔、辣椒等,外出包地畝數已佔到全鎮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全鎮包地人員從最初的86人增至400余人,人均年收入從15萬元增至30余萬元。

  “二月下旬三月上,播種時間正恰當,輪作至少三年上,病害發作産量降,薯塊消毒不能忘,草灰拌在種薯上……”“黏土蘿蔔分叉多,沙窩蘿蔔根順直……”這一句句順口溜道出了種植馬鈴薯、胡蘿蔔的竅門。東坑鎮外出包地人員每到一處,都用自己獨特成熟的實踐經驗、高超的技能本領用於土地管理上,將別人眼裏的不可能變成可能。伊當灣村的殷海霄在包地的過程中發現一塊土地鹽鹼大,導致種糧食收益低,所以租賃費用很低,當他發現可以通過化學、生物方式進行土地改良,所以他毅然租賃了該塊土地,當年種植了1000畝馬鈴薯,都喜獲豐收。

  傳統農業中,農民既是生産者,又是管理者,還是銷售者,東坑鎮面臨信息不對稱、農産品流通不順暢、産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農産品有人種、無人銷。東坑鎮外出人員積極利用上下貫通的信息流和東坑鎮幾十年發展起來的300余家蔬菜代辦點、20余個加工車間聯合合作的力量進行銷售, 在鎮村、蔬菜代辦點、加工車間、外來客商四方的密切配合下,實現農産品信息收集共享、信息核實、對接合作機制應運而生。在伊當灣村陳向東的幫助下,定邊當地農戶200噸胡蘿蔔成功出售,解決了外出人員“種植決策難、種植技術難、組織資金難、産品銷售難”的問題。

  “新三斧”産生了強大的綜合效應,有效緩解東坑鎮地下水超採的影響,保住了東坑鎮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産業。尤其是蔬菜産業,東坑鎮通過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探索在“別人的地盤來種菜”,破解自身耕地有限、地下水超採的不利因素,從而實現人均收入持續增長;加速了農村土地流轉,推動了農村産業化進程。農民外出包地,家裏的責任田大都轉包他人,加速了土地流轉,促使東坑農田能夠連方成片種植,搞規模經營,在保護耕地目標的同時,真正讓農戶得利、農業壯大、農村更美。(文 白淩燕 楊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