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創新驅動 塑造發展新優勢
2022-12-16 08:56:5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柳洪華責編:高崗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帶動下,截至10月31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超過1.47萬家;高企評審通過5900余家;科創板上市(過會)企業達到12家,居西部前列;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32.24%。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10年來,陜西科技創新水準指數從57.06%提高到67.86%,居全國第9位;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從287.2億元增長到700.6億元,年均增長10.42%;技術合同成交額從334.82億元快速增加至2343.44億元,增長了6倍多;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91項,數量居全國前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陜西科技戰線將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力加速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發展平臺,著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勇擔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歷史使命。”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孫科表示。

  實現更多“從0到1”的源頭創新

  11月29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將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和3名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次載人飛行任務正式開啟,陜西科技力量功不可沒。

  長期以來,陜西科技工作者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埋頭苦幹、攻堅克難,攻克了一批重大關鍵核心技術。載人航天、嫦娥攬月、天問探火、北斗組網、華龍核電、中國天眼、大飛機、特高壓輸電、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中,均有陜西科技的貢獻。

  著力增強源頭供給能力,陜西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在全國率先探索經費“包乾制”、專家“領銜制”等科研政策,鼓勵自由探索,創新驅動引擎作用更加明顯。圍繞“兩鏈”融合,陜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增材製造、民用無人機等領域,一體化佈局項目、平臺、人才等創新資源,實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兩鏈”融合重點專項等,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研製了一批核心産品,不斷塑造産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2021年,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達3312.41億元,是2013年的2.2倍,年均增速高於同期GDP增速4.5個百分點。

  著眼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陜西將繼續發揮基礎研究優勢,高標準建設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先進阿秒鐳射、電磁驅動聚變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爭創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科學中心;推進空天動力、含能材料陜西實驗室建設,組建旱區農業、能源、材料、半導體等陜西實驗室,爭取稀有金屬材料、高端機床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落戶陜西。

  加快培育科技領軍企業

  今年以來,陜西聚高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科研成果和技術平臺,突破了高性能非金屬材料增材製造技術在飛機、火箭、航天器上的應用,累計新增營業收入3000余萬元。隨著相關技術産業化的加速,該企業産值連續3年每年增加50%以上。

  陜西聚高是陜西增材製造産業鏈上的一家企業。2021年,陜西部署打造包括增材製造産業鏈在內的23條重點産業鏈。一年多來,陜西增材製造産業鏈不僅實現了多項關鍵技術的落地應用,還帶動了産業鏈整體水準的提升。

  長期以來,陜西不斷強化企業在創新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圍繞企業科技創新需求,省科技廳聯合多部門實施“1155”創新工程,積極構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全鏈條産業技術創新體系,組建8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40余個産業技術創新聯盟、129個“四主體一聯合”校企研發平臺和22個新型研發機構。陜西省中小企業研發服務平臺匯聚了700余家研發機構,為中小企業解決700多個技術難題,技術服務合同金額超過3.9億元。

  2022年,陜西實施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推進科技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建立了覆蓋全生命週期的梯隊培育鏈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我們將繼續圍繞陜西23條重點産業鏈,支持産業龍頭骨幹企業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一體化佈局平臺、人才、項目,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依託重點企業組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創新聯合體和中試基地,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加快孵化培育一批科創企業。”孫科表示。

  深化改革 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為加力加速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産業發展緊密對接,陜西在前期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全面創新改革三項揭榜任務並凝練總結西北工業大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了“三項改革”實施方案,面向省內高校、科研院所試點推廣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著力破解科技成果轉化中“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難題,不斷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

  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試點推廣以來,陜西省75家高校院所實施“三項改革”試點,21794項科技成果已單列管理,2139項成果正在實施轉化,創新活力被不斷激發。“三項改革”被國務院作為第九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通報表揚並在全國推廣。

  與此同時,陜西不斷深化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改革,實施技術總師負責制、“揭榜挂帥”“賽馬制”等新型模式,完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持續為創新主體減負鬆綁、放權賦能;完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落實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推動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斷提升。

  “我們要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養好陜西的科技資源,加力加速建設秦創原,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産業發展緊密對接,著力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總平臺、總引擎,輻射帶動全省實現高品質發展,走出一條具有陜西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孫科表示。(陜西日報記者 張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