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綠地與居民生活零距離,山水草木與城市景觀相融合。如今,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高新區,正徐徐展現在我們眼前。
西安高新區作為全市先行區、引領區,近年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於是,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凈土持久戰紛紛打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落地,為西安高新區夯實高品質發展的生態根基,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也在生態環境建設當中不斷提升。
如今,西安高新區若一座巨大的城市花園,市民推窗見園、出門見綠、抬頭見藍,暢享著宜居、宜業、宜人的詩意生活。
永安渠海綿城市公園
強化生態環境宣傳 打造高新生態名片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取得成效,離不開群眾的廣泛參與。為此,一直以來,西安高新區以提高公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為方向,持續優化宣傳方式和方法,分渠道、多層次、全領域開展宣傳活動,增強了生態環境保護宣傳的覆蓋面和有效性,營造出濃厚的宣傳氛圍。
2022年,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以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六進”系列活動為抓手,先後走進了嘉會坊、永陽公園、李家岩村、高新一中實驗中學、中航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採取專家分享、有獎問答、知識競賽、環保小遊戲、共建“高新之樹”等多種新穎的形式,將生態環保知識送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面前和手邊。
西安高新區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六進”活動機關專場成功舉辦,面向廣大企業代表、幹部群眾展示了西安高新區環境治理成效,激發和提高了大家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和堅實社會基礎。
下一步,西安高新區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優化提升宣傳教育活動,從更多的角度和維度上宣傳西安高新區的生態建設成果,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將創新出更多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到建設美麗中國具體實踐中,為建設“實力高新、科創高新、品質高新、幸福高新”貢獻更多環保力量。
減污降碳 逐“綠”前行向未來
近年來,西安高新區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空氣品質、水環境品質穩定向好,主要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逐年降低,交出了讓高新人滿意的“綠色答卷”。
但西安高新區作為陜西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工業企業數量眾多,改善生態環境品質仍然是重中之重。2022年,西安高新區編制了《西安高新區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戰略、路徑和對策研究報告》,成功申報了全國清潔生産審核創新試點,為實現協同減污降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高新區2023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論壇
近日,西安高新區召開以“協同減污降碳 共話凈零未來”為主題的2023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論壇,多位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圍繞西安高新區綠色低碳發展進行對話交流。論壇現場,西安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石小鋒,西安市上市企業協會特邀專家講師別倩雯,西安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特邀專家講師歐陽松,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碳管理高級主任工程師李根臣,德國萊茵TÜV西安分公司總經理、A&L可持續發展總監趙燕,分別作題為《推行清潔生産 助力低碳轉型》《環境管理體系對企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支持》、《企業節能與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識別、設計及減排評估》《隆基綠能氣候行動與可持續發展實踐》《企業碳管理路徑淺析》的主題報告,旨在進一步推動高新區生態環境品質不斷向好。
協同減污降碳是西安高新區推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次論壇的召開,將對加強源頭防控、優化環境治理、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推動全區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不斷推進,西安高新區正在把一個健康美好的生活環境打包成禮物送給每一位居民。
打造生態綠 繪出生態美
西安高新區為了塑造出抬頭見藍天青山,低頭觀碧水清波的優美生態環境,讓轄區群眾享受更多的生態紅利、發展紅利,從而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從河流、水系、植被等多方面入手推進生態建設,主題公園建設、生態水域治理、人居環境提升、鄉村環境改造……真正實現了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當前,西安高新區堅持增綠擴綠、加強大氣治理、整治黑臭水體、提升河湖水質,新增綠地46.32萬平方米,建成綠道32公里,永安渠海綿城市生態公園、儀祉湖公園等一個個頗具特色的公園的建成,在城市間點綴著綠意;30個口袋公園陸續建成開放,像一個個毛細血管深入城市肌理,讓城市充滿活力;“秦嶺八村”建成開放,成為市民群眾休閒旅遊的熱門“打卡地”,推動了秦嶺“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當下的西安高新區,天朗氣清,抬頭,是醉人的“天空藍”;碧水泛波,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如此生態美景,在西安高新區市民眼裏,早已從“奢侈品”成為“尋常事”。 一處處可喜變化、是全域上下治理污染之害、霧霾之痛,加壓奮進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堅定決心和無畏付出。
“生態環境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新的一年,西安高新區將錨定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這一目標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讓“清新的藍”“怡人的綠”成為高新區恒久的驕傲, 在“四個高新”建設的征程上持續貢獻力量。(文/圖 劉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