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大力提升“秦務員”政務服務能力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024年底前,政務服務全面實現“一網通辦”,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和集成化辦理事項全省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全流程網辦;高頻事項網辦率達到90%以上、高頻常用電子證照“秦務員”平臺移動端展示查詢率達到80%以上。2025年底前,依託“秦務員”平臺持續優化全省政務服務流程,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數字化、協同化水準大幅提升,數字政府建設居全國前列。
將規範審批服務和審管協同聯動
根據《方案》,要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標準化,建立由基本目錄、實施清單、辦事指南構成的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將依申請辦理的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標準化。與此同時,2023年底前,實現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名稱、受理條件、服務對象、辦理流程、申請材料、法定辦結時限等要素在全省範圍內統一。在推進政務服務規範化運行方面,《方案》提出,將規範審批服務和審管協同聯動。建立健全審管信息雙向反饋機制,規範仲介服務。
《方案》明確,全省政務服務場所中,縣級以上設政務服務中心,經本級政府批准的專項業務大廳設政務服務分中心,鄉鎮(街道)設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設便民服務站。規範窗口服務。逐步整合部門單設的辦事窗口,實行一窗無差別綜合受理。推進綜合窗口服務向“一件事”、主題式服務優化整合。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務。規範政務服務窗口人員配備。同時規範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倒逼服務改進,優化提升政務服務。
在全省範圍內推廣“市域通辦”
高效辦成“一件事”。加快實現企業開辦、企業準營、員工錄用、涉企不動産登記、企業簡易登出和新生兒出生、靈活就業、公民婚育、扶殘助困、軍人退役、二手房轉移登記及水電氣聯動過戶、企業職工退休、公民身後、高校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交房即交證等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並結合各地實際拓展本地區事項範圍。
拓展“跨域通辦”。2023年底前,在西安、寶雞、渭南等市試點推行“市域通辦”的基礎上,優化整合一批需求量大、覆蓋面廣、辦事頻次高的政務服務事項在全省範圍內推廣“市域通辦”。2024年底前,在“市域通辦”基礎上,全面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全省通辦”。2025年底前,實現更多需求量大、覆蓋面廣、辦事頻次高的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全省通辦”和“市域通辦”。
政務服務“免證辦”。各級各部門要加快建立電子證照簽發以及跨地區跨層級互通互認、異議處理、反饋糾錯規則機制,將本部門制發電子證照匯聚至省一體化電子證照系統,實現電子證照匯聚共享。
高頻事項“掌上辦”。2023年底前,省級部門已建政務移動應用要向“秦務員”平臺移動端整合遷移,新增政務移動應用全部依託“秦務員”平臺移動端建設。2024年底前,各級各部門移動政務服務全部接入“秦務員”平臺移動端,推進高頻電子證照在“秦務員”平臺移動端亮證,在日常生産生活中廣泛應用。2025年底前,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在“秦務員”平臺移動端實現“跨省通辦”“無感漫遊”。
一卡通辦、一碼通辦。依託“秦務員”平臺建設企業和個人專屬服務空間,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居民身份證號碼為索引,關聯企業群眾各類常用電子證照的相關信息,完善“一企一檔”“一人一檔”。
政務服務“就近辦”。推動資源和服務向基層傾斜集中,實現群眾經常辦理且基層能有效承接的政務服務事項以委託受理、授權辦理、幫辦代辦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務中心(站)辦理。
與“秦務員”平臺全面對接融合
推行“承諾辦+容缺辦”。除梳理出臺一批可採取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方式的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明確承諾和容缺的具體內容、要求以及違反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細化辦事方式和事項監管細則,並向社會公佈。
溫暖特殊群體。鼓勵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開展延時錯時服務,為軍人、消防救援人員、醫護人員、老弱病殘孕等群體提供“綠色通道”服務。
打造政務服務“總客服”。堅持12345一個號碼對外,提供全天候服務,多渠道、全口徑接受政務服務訴求。推進全省12345熱線標準化體系建設,省、市兩級熱線一體化運行,加強與110、119、120、122等緊急類熱線協同聯動。
2025年底前,省級部門要按照“一部門一系統”原則,整合本部門政務服務業務系統,並與“秦務員”平臺全面對接融合。各市縣政務服務平臺由設區市統籌建設,不再單獨建設縣級及以下政務服務平臺。各級各部門能依託省、市級政務服務平臺支撐業務辦理的,不再單獨新建相關業務系統。(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石喻涵 實習生 白懿心 劉天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