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成功!西工大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23-01-30 18:21:0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柳洪華責編:高崗

  “看!飛過來了,這個飛機太漂亮了!”

  日前,在靖邊通用機場(無人機試驗測試中心),一架外形新穎的飛機從跑道上起飛,自由地飛行在蔚藍的天空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研製的翼身融合大型客機的縮比試驗機試飛的場景。作為系列關鍵設計技術飛行驗證的摸底試飛試驗,此次試驗進行了試驗機的起降、通場、規劃航線自主飛行等科目測試,圓滿完成了預期的飛行計劃。

  飛行試驗由西工大牽頭的國內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團隊組織實施,是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從概念研究到技術驗證的關鍵一步,是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節點。

   未來民機的發展方向

  翼身融合民機外形擁有寬扁的機身,極具流線感,機身和機翼之間過渡光滑,沒有明顯的界限,機艙位於微微鼓起的機身下方。

  這種機翼、機身融為一體的飛機,被稱為翼身融合飛機,是未來民機的發展方向。

試飛成功!西工大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_fororder_1

翼身融合大型客機的縮比試驗機

  西工大民航學院張永傑教授説:“在全球空運需求持續增加、氣候變暖和國際能源危機的多重背景下,發展更為‘經濟、環保、舒適、安全’的綠色航空成為國際民航領域的共識。”

  目前,國際通用的傳統民航飛機是由一個類似于圓柱型的機身和機翼、尾翼、發動機構成的。這種機翼和機身有著明顯界限的傳統佈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其空氣動力效率已幾近極限,飛機的油耗、噪聲、有害氣體排放等環保指標無法進一步降低。

  為了推動民機技術變革,經過多年的探索,國際航空界發現這種機翼、機身高度融合的翼身融合民機具有氣動效率高、結構重量輕、裝載空間大、節能、環保等優點,是滿足未來民機發展要求的革命性技術之一,是國際上下一代寬體客機發展的優先方向。

  作為未來民機發展方向,歐美等國在翼身融合民機領域制定了長期系統的發展規劃,並進入工程預發展階段。

  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西北工業大學牽頭的國內翼身融合民機研究團隊匯集了國內航空院所、相關高校的優勢力量,是國內最早、國際上深入該領域研究的團隊之一,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團隊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

  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概念方案牽引關鍵技術研究,關鍵技術研究支撐方案演化成熟,這是我們團隊在進行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時確立的發展路線。”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團隊原負責人、西工大航空學院張彬乾教授説。

  多年來,國際航空界在翼身融合民機關鍵技術研究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技術瓶頸,如低速性能差、縱向控制難、安全性和舒適性差等問題。

  團隊持續關注跟蹤國際技術動態,瞄準國外技術瓶頸,尋求突破,自主創新,探索新的技術途徑,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後體加長翼身融合佈局”新概念,並圍繞高速飛行與低速起降性能協調、客艙乘坐舒適性與應急疏散相容、增升與配平能力匹配三個核心技術難題,攻堅克難、獲得突破,形成了綜合性能國際領先的NPU-BWB-300翼身融合民機技術概念方案。

試飛成功!西工大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_fororder_4

研究團隊與翼身融合大型客機的縮比試驗機合影

  經過系列大型風洞試驗、數值倣真與縮比飛行等關鍵技術驗證,團隊攻克並掌握了總體、氣動、飛機-發動機匹配、飛行控制等一批系列關鍵設計技術,並在飛機系列化發展、中央機體特殊結構、噪聲抑制等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團隊形成的翼身融合民機概念方案採用了單排16座設計,為乘客提供了寬敞舒適的乘坐環境。團隊負責人李棟教授介紹到:“我們團隊設計的翼身融合民機相較于目前國外一排24-30座的設計,飛機轉彎飛行時,坐在外側的乘客受到的過載感受更小,乘坐體驗更加舒適。”同時,機身兩側均勻佈置了8個艙門,很好地滿足了90秒黃金逃生標準要求。

  從翼身融合佈局民機概念的提出,到核心技術的攻關,再到關鍵技術突破,以西工大為核心的研究團隊,十幾年來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理念,腳踏實地、嚴謹務實、追求卓越。經過長期研究,團隊設計的翼身融合民機概念方案的綜合性能已處於國際領先水準,達到或接近NASA“新二代”寬體客機發展目標。

  聚焦新領域 勇攀新高峰

  當前,為應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已逐步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國始終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在雙碳目標背景下,節能減排成為我國航空運輸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減少飛機的碳排放甚至做到零排放也是團隊在翼身融合民機技術研究中始終追求的目標。

  “為適應綠色航空發展要求,國際航空界已開始研製能夠滿足綠色航空要求的清潔能源飛機,可持續再生航空燃料、電能、氫能等清潔燃料已成為航空燃料的發展方向。”張永傑教授説。目前,團隊已經在新能源翼身融合民機技術方面展開研究,已完成了氫能翼身融合民機概念方案初步設計。

  下一步,團隊將進一步驗證完善翼身融合民機總體綜合設計技術,攻克結構、降噪等關鍵技術,並聚焦新能源飛機技術發展方向,攻克背撐式/背負式/分佈式發動機佈局設計技術,為電能/氫能動力翼身融合民機發展提供技術儲備。(西北工業大學)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