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緊抓秦創原發展機遇 持續為科創企業賦能
2023-02-06 15:30:5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

灃西新城

  近年來,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緊盯高品質發展,在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精準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以科技創新型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借助秦創原的東風,推動“産學研”深度結合,既解決了企業科創需要的人才培育問題,又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持續為科創企業賦能。

  可以説,灃西新城在人才培育上所走的路精準有效,踩在了高品質發展的節奏點上。

  “産業鏈”和“創新鏈”良性互動

  早在2021年,灃西新城便匯集了西安交通大學的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3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能力幾何級增長。

  2021年3月,陜西省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聚焦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三大目標,構建科技成果産業化平臺,為創新驅動加力加速。

  在大會上,西安交通大學趙萬華教授團隊和秦川集團簽約設立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聯手以齒輪磨床性能提升為突破口,探索新型機床創新技術路線,大力攻關研製樣機,併為孵化新型項目公司儲備核心關鍵技術。

  與此同時,由秦川集團牽頭,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單位參與共建的陜西省高檔數控機床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也正式運行。

  同年六月,趙萬華教授團隊和秦川集團共同成立的秦川高端齒輪裝備有限公司落戶灃西新城西部雲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正式運營。

  2021年11月8日,秦創原秦川集團高檔工業母機創新基地項目簽約落戶灃西新城,總投資10.53億元。

  秦川集團通過與西安各大高校聯合發展,在“産業鏈”和“創新鏈”中找到了至關重要的“技術鏈”,以“技術鏈”為橋梁,進一步形成了“産業鏈”和“創新鏈”的良性互動、深度融合。企業以具體的業務需求為高校研究院的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提供方向,充分調動高校、研究院所的主觀能動性,而高校的研究院為企業反哺科技創新,再由企業將科技成果産業化,“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帶動了一批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

  這樣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讓灃西新城成為了科創企業聚集區和成果轉化高地。2022年,灃西新城新增科技成果轉化企業65家、瞪羚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16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548家、其他科技型企業95家。組建“科學家+工程師”隊伍11支、科技經紀人10人、“新雙創”隊伍4支。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34.2億元。累計完成科創載體主體建設214萬平方米。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産線”快速轉化

  “栽得梧桐樹,鳳凰自來棲”,灃西新城通過加速建設秦創原總窗口,實現了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産線”的快速轉化,而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也為灃西新城的人才培育和留存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灃西新城通過校企深度融合打造的“科創特區”有了足夠的吸引力,一眾科創企業紛紛“落戶”,喜報頻傳。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超結構吸聲單元器件,破解了小尺寸低頻大寬頻吸聲難的世界難題,吸聲系數達95%,已經在一些車企上應用;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生團隊研發的球形機器人,已在渭南一家天然氣企業試點應用,執行管廊巡檢任務。

  與此同時,灃西新城與西安交通大學簽訂《共建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産業學院協議》,積極支持西安交通大學科技成果項目申請春種基金,目前已完成投資項目43個,通過投資決策委員會77個,65項科技成果在灃西新城轉化。

  精準服務為企業人才保駕護航

  除了在“高精尖”領域持續發力,灃西新城還成立了“穩就業”工作專班,組織開展就業政策宣講會、解讀會、招聘會15場,上門為企業宣講政策400余次;幫助91家企業申報穩崗擴崗補貼、以工代訓補貼317萬元,為28家企業發放“招用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83.06萬元,解決10個巿場主體資金週轉困難問題,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00余萬元。

  另外,還組建人力資源服務黨小組,實施系列“暖心行動”,開展計算機、財會等短期技能培訓13次,認定就業見習單位44家,325名高校畢業生入企見習,舉辦線上“雲端”招聘會4場,提供崗位3000余個,2000余人達成就業意向,培育孵化創業項目109個,發放創業補貼54.5萬元。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灃西新城不僅抓住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歷史機遇,深化校企融合,深化校地融合,深化“兩鏈”融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共同打造“三池一機制”,不斷加速創新要素聚集和科技成果轉化,共同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同時,其多方位、多層面培養吸納人才,形成人才“引力場”,推動灃西新城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