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潼關一座古城的文化面孔
2023-03-29 16:10:4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每座城市都有氣質,開放通達、相容並蓄、古風古韻、軟糯甜美、洋氣時髦、中規中矩、爭強好勝、好勇鬥狠,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氣質從何而來,從文化中來。《易經》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雖則文化有古有今、有舊有新,可對一座城而言,山川地形、氣候溫濕、民族融合、精神人文等相互浸潤而形成的文化一定是這座城氣質養成最重要的密碼。

陜西潼關一座古城的文化面孔

潼關古城  供圖  潼關縣委宣傳部

  潼關商為桃林,周為畿內地。南依秦嶺、北瀕黃河,林深木茂、溝深谷幽,軍事價值極高。加之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黃河、渭河、洛河三河交匯,交通便利、區位優越,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三秦鎖鑰、四鎮咽喉之譽。

  這樣一座古城,她的文化面孔又有哪些呢?這世間具象的東西多,也易辨識,比如動物、植物,比如李雷、韓梅。可抽象的也多,比如美好、漂亮,比如獨孤、瀟灑。如果將抽象的東西具象化,雖然難免挂一漏萬,可是,見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豹,又或者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呢。

  石器潼關。距今約7000年的仰韶文化,是中華民族原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潼關主要有兩處,一處位於城關街道南寨子魚化屯小河和潼河交匯處,一處位於秦東鎮張家灣以西的二層臺上。皆發現有灰坑、瓦罐、石斧、彩陶等。距今約4000年的龍山文化,以蛋殼黑陶最具特色,被稱作“黑陶文化”,在潼關主要有巡底寨遺址、寺底遺址、水星遺址等。距今3000年的泗洲城,發現有飾以繩紋、回紋的灰陶等物什。這些遺跡、遺址充分説明遠古潼關就有人類活動,作為黃河中游的一個重要區域,水草豐美、氣候溫潤的潼關也自然的有了歷史的縱深和厚度。

陜西潼關一座古城的文化面孔

潼關古城    供圖  潼關縣委宣傳部

  漕運潼關。春秋時潼關稱渭汭,最早設縣于西漢初期,名船司空縣(因管理船庫的“司空”官名而得縣名)。那時的潼關是由關東黃河水道進入渭水運送糧食、物料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中轉站。如今出潼關城往西仍有村名“西廒”,廒者,糧倉也。再往西更有漢京師糧倉。現如今流行於此地的老腔,唱腔蒼涼悲壯、行頭簡易便攜、原住民本色出演,便是由昔年的漕運船工號子衍化而成,穿越兩千年,依然震憾人心,曲調之中盛滿了歷史的滄桑跌宕。真可謂是戲曲界的活化石,搖滾樂的鼻祖。

  關城潼關。關是一座城,城是一道關。潼關城始建於東漢,隋時南遷,唐朝北移至黃河岸邊,乾隆五十二年曾有一次巨工,形制延續大致如此。關南有秦嶺,面北有黃渭,關內有耕地。潼關除過東西南北城門之外,尚有小北門、上南門共6處關門,潼河穿城而過也便有了南水關、北水關。這樣順山勢而為,據河道而建的構造也暗合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築城思想。尤其精妙的,城樓之中四扇門互相利用,生生封住了四條通道。有歌謠曰:潼關城兩頭尖,北靠黃河南靠山。蝎子山鳳凰山,麒麟送子硯臺山。五里暗門不見天,西走十里腳不幹。上到城墻轉一圈,始識天下第一關。

  軍事潼關。天造潼關為了軍事,地設潼關為的戰爭。有黃河拱衛、秦嶺屏障、禁溝天塹、十二連城警戒,城內有水源、有耕地。當年決定於此建城之人,一定是位優秀的軍事家。歷史上發生在這兒的戰事不少於82次,這些戰爭或改變了王朝更迭,或扭轉了歷史走向,或成就了不世之英雄,或埋葬了雄心之帝王,或者一將功成萬骨枯,或者眾志成城潼關贏。戰爭之於潼關,猶泥沙之於黃河,林木之於秦嶺。潼關作為關中門戶,最有效的戰術便是,以守為攻。有阪泉之戰黃帝兵進,鳴條之戰商軍奔襲,有王莽九虎失潼關,曹操馬超潼關戰,有赫連勃勃攻潼關,哥舒翰兵敗亡潼關,黃巢起義入潼關,有蒙金潼關戰,李自成南原大戰,更有抗日戰爭時期潼關保衛戰,1949年5月29日解放潼關戰。戰爭和文明如影隨形,這刀光劍影、鼓角爭鳴、烽煙滾滾中,何嘗不是千年曆史的述説呢。

  岳瀆潼關。五嶽(泰山、華山、嵩山、恒山、衡山)和四瀆(黃河、長江、淮河、濟水),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名山聖水的地位毋庸置疑,更因其受皇帝的祭祀而倍增神秘。潼關是全國唯一一座岳瀆相望的城市,是秦嶺和黃河懷抱中的明珠,實可謂山河表裏,形勝之地。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祖脈,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兩者相遇之處,自然是正大氣象,高潔雄暢,風生水起。非親臨不足以覽勝,非現場不足以感悟。實可謂曠望四野開心胸,前瞻河山勝而雄。

陜西潼關一座古城的文化面孔

潼關景色  供圖  潼關縣委宣傳部

  黃金潼關。有宋以降,潼關採金史無有間隔,秦嶺在潼關還有一個名稱叫小秦嶺金礦區,境內共有黃金脈線600多條,已探明儲量271噸,遠景儲量300余噸。1985年黃金生産過萬兩,跨入全國産金萬兩縣行列,1998年黃金産量突破10萬兩。2005年,中國黃金協會授予潼關縣“華夏金城”稱號。如今的潼關,嚴格按照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綠色當先、協調推進,在黃金産品加工、金銀飾品貿易、黃金文創産品等方面實現差異化、分眾化發展,讓潼關的山更青、天更藍、水更綠。

  四知潼關。楊震字伯起,東漢太尉,潼關縣水峪口村人,葬于潼關西門外十里渭河邊。四世三公,名門望族,為世界楊氏公認之先祖。楊震曾在牛心峪教學,有教無類,學生兩千,世人尊稱“關西夫子”。楊震“暮夜卻金”,“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讓“四知”成為清廉中國的代名詞。他在家風上推崇的: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的理念,更讓其後代大道而行,英姿勃發,品學仕兼優。渭水湯湯,秦嶺蒼蒼,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美食潼關。如果嚴格一點,叫飲食潼關似乎更確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食材,同時也選擇了食材如何使用更利於這一方人。潼關的軍事屬性決定了她所要求的食物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下以“快”為主。以死面餅、熱饃、涼肉而聞名的潼關肉夾饃一直是陜西肉夾饃大軍中極為個性的存在。潼關醬筍更是和茅臺酒同在1915年以“醬香”獲得巴拿馬食品博覽會金獎而名揚天下。1924年7月,魯迅先生赴西北大學講學,先後兩次過潼關,回京時購買醬萵苣十斤,大多分送了親友。其他如燴餅、餑餑饃、鴨片湯等,無論哪樣都烙著一個大大的“快”字,説潼關為速食之城,誠不為過。

  神話潼關。潼關城內東部有一台原,當地人稱東山,傳始祖神女媧在此用東山土、黃河水摶土造人。《水經注》載:“潼關口河灘上有樹數株,雖水暴漲,亦不漂沒,人為女媧陵……”女媧為風姓,女媧陵即風陵,而此地渡口也就稱了風陵渡。《山海經·海外北經》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喝幹了黃渭之水,累渴而倒,亡于潼關黃渭邊,手杖化為桃林。現在的黃河畔、渭河邊仍有一村名為桃林寨。太要鎮有村名鹿嶺,相傳商太師聞仲兵伐西岐,戰死於此,原名絕龍嶺,後人忌諱,改為鹿嶺。而聞太師落馬的地方,也有一村,叫落馬衚同。他猶豫徘徊的地方也有村曾名斷策,現叫段草。秦腔有聞仲唱詞曰:回道青山兩淚垂,三軍悽慘更堪悲。從前只知旋師返,今日才知敗兵疲。眼前顛倒渾如夢,為國丹心志不移。關於楊震的神話傳説就更多了,如黃雀銜環、鱔堂集慶、焚詩過湖、大鳥吊孝等。

  文學潼關。由古及今,寫潼關的詩詞曲歌賦、文言現代文如繁星滿天,成為中國文學天空最耀眼的星座之一。每讀必有體味,輒翻皆有收穫。為文之人,身份各異,職業不同,無論老幼,不問出身。在潼關,或情景交融,或有感而發,或感佩于山川地勢,或感懷於民間疾苦。你看李世民説“河曲回千里,關門限二京。”韓愈説“荊山已去華山來,日照潼關四扇開。”杜甫説“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許渾説“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王維説“渭水冰下流,潼關雪中啟。”張養浩説“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譚嗣同説“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峻德説“西來一曲崑崙水,劃斷中條太華山。”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對潼關山河地勢、北方景致評價極高,稱為“不係之舟”。楊朔在《潼關之夜》中寫了抗戰時期一個極其感人的故事。金庸更是在他的作品中無數次寫到潼關,更有“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千年怊惆。如果排列,這樣的作家隊伍也會是繁星滿天。

  文化是魂,文化是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從體量上講,潼關是小城小縣,可她的歷史,她的故事,她的大山大河,錚錚鐵骨,勤勞善良,勇毅果敢,都讓她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她的諸多面孔,有的相近,有的相遠,無論遐邇都曾真實的存在,都是我們認識潼關,解構潼關,發展潼關的一個切口,從這個切口進去,會發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自信自強。

  其實,每一座城市都有這樣諸多的文化面孔,缺少的常常是我們對歷史的敬畏,對傳統的認知,對以史為鑒的深度思考。所以建立文化自信就從我們、從現在開始,用虔誠之態、敬畏之心去探索、去挖掘吧。(作者 中共潼關縣委宣傳部長陳永笛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