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演出現場。
《尋夢·芙蓉裏》演出現場。
在大唐不夜城與“房玄齡”和“杜如晦”挑戰趣味答題,在“長安十二時辰”與“李白”對飲作詩,在易俗社文化街區“東邦哥”感受上世紀80年代懷舊情結,在白鹿原經歷一場“諜戰風雲”,在博物館觀賞3D數字國寶……近年來,西安緊跟潮流不斷拓寬發展路徑,積極打造“高顏值”“文藝范兒”“沉浸式”主客共享的文旅項目,在“重體驗+高融合+強科技”三張文旅新場景“王牌”的加持下,進一步叫響“千年古都·常來長安”文旅品牌,開闢出一片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藍海”。
沉浸式體驗 開啟文旅場景新思路
“一進大門,就感覺時空像轉換了一樣,撲面而來的都是大唐街市的盛景。李白對酒當歌,胡姬曼妙獨舞,狄仁傑探案解密,還有《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張小敬、李必……沒想到可以如此親近歷史,體驗感很好!”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遊覽的李女士説。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用一場沉浸式“唐潮”之旅實力出圈,火爆全國。穿行在街巷中,太上玄元燈、花萼相輝樓等1:1還原的影視化場景,讓市民遊客真切感受唐代長安氣息的同時,紛紛自詡“大唐人”。自2022年5月開放運營後,“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每天吸引萬名遊客前來觀光。
充滿著上世紀80年代懷舊意味的易俗社情景式文化街區“東邦哥”,成了很多西安人的打卡地。東邦哥的理髮店、教室、電影院、小人書攤以及火車站、電車等昔日生活場景被高度復原,給人充滿懷舊感的沉浸式體驗。
大唐不夜城景區,由“房玄齡”和“杜如晦”打造“盛唐密盒”互動節目,更是以幽默、風趣、爆梗強勢出圈,成為火遍全國的現象級IP,重現了“房謀杜斷”這一文化歷史典故。
陜西大劇院沉浸式懸疑互動劇場作品《大劇院II: 折疊層》、大唐芙蓉園《尋夢·芙蓉裏》大唐仕女空間站等特色文化街區和演藝活動,通過積極發掘自身旅遊項目的特色與亮點,不斷吸引市民遊客前來打卡,激發文旅消費新潛力。
作為文旅“新寵”,沉浸式體驗打開了西安塑造文旅場景的新思路。在注重挖掘獨特文化底蘊的同時,將文化蘊含的價值與新技術、新形式、新要素結合,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能文旅行業,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文旅發展新名片。
多元化業態融合 營造文旅消費新空間
時尚手辦、各式糕點、手磨咖啡、化粧品……夜晚在西安興善寺西街停放的一排排汽車後備箱內,各種手寫的招牌和特色商品吸引著市民遊客上前挑選,給大家帶來別樣的購物體驗。“白天是公司白領,晚上是後備箱攤主,有時候一晚的營業額比我白天一天的工資還高!”正在售賣咖啡、糕點的王女士如此感嘆。
“1918年的白鹿原各方勢力盤踞,暗流涌動,在這裡你將經歷一場‘諜戰風雲’……”這是全國首家實景沉浸綜合解密項目《密城·白鹿原》,利用白鹿原影視城倣關中地區建築場景,融合“線下RPG+密室逃脫+劇本殺+實景演藝”等多元化業態,讓解密過程更加緊湊、刺激。景區的《夜譚·白鹿原》夢幻山谷光影秀融合光影藝術、自然景觀、特效裝置、科技手段為一體,為遊客打造沉浸式的光影體驗、震撼的視覺效果。
曲江電競文化公園以“電競+文旅”形式構建的全新商業消費場景,為市民群眾帶來了全新消費體驗,實現“文化、藝術、體育+旅遊”的互促互融,不斷激發城市文化發展的內在活力。
2022年9月發佈的《陜西省打造萬億級文化旅遊産業實施意見(2021-2025年)》中,明確要求西安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不是兩者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形成兩者共生共榮、共建共享的狀態。下一步將深化‘文旅+工業、教育、農業、科技’多元業態融合,提振文旅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打造全國文旅融合發展的‘西安樣板’。”
體驗+融合+科技 構建文旅消費新場景
今年以來,按照八個方面重點工作部署安排,我市出臺了《2023年著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細化實施方案》,明確了“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為動力、以重大文化項目為牽引、以文旅産業轉型為抓手、以文旅深度融合為突破,著力發掘和用好豐富文化資源,大力發展西安風格的城市文化,加快打造彰顯中華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我市在文旅新模式、新場景不斷“蝶變”的過程中,做優新興業態,拼搶新賽道,聚焦歷史文化、微度假、本地遊、夜間經濟,順應轉型發展新趨勢,推出新産品、壯大新業態、打造新場景、叫響新行銷、做精新IP、做實新消費,豐富優質産品和服務供給,打造更多旅遊核心吸引物。
通過打造“高顏值”“文藝范兒”“沉浸式”的文旅項目,加快構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費新場景,初步摸索出體驗、融合、科技三張“王牌”,開啟了沉浸式體驗亮點突出、多元業態融合出圈、數字賦能文旅創新發展的文旅市場新局面。(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明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尚洪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