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將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習近平主席將主持峰會。這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西安已做好準備,迎接峰會召開。
千年古都,聯通中國與中亞國家
昔日長安,陸上古絲綢之路的起點。2100多年前,漢朝使者張騫從長安向西出發,開闢出橫貫東西、連接亞歐的古絲綢之路,將中國和亞歐大陸聯繫在一起。“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於途”,長安見證了古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人民交流的盛況。
今朝西安,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聯通中國與中亞國家。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已開通西安至中亞國家等17條幹線通道,實現亞歐地區主要貨源地全覆蓋。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貨物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連年位居全國前列。2022年,“長安號”共開行4639列,同比增長超過20%,運送貨物總重400多萬噸,同比增長超過43%;今年一季度,開行超過1100列,同比增長40%。
交通便捷、物流暢通,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輻射力和影響力持續增強。“為進一步加強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我們按照貨場變市場、變加工基地、變合作平臺的思路,打造融線位、倉儲、加工、配送為一體的鐵路現代物流基地,對西安國際港站實施擴能改造。同時,我們與全國節點城市加大合作,推動中歐班列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國際港站負責人白寬鋒説。
“鋼鐵駝隊”跑出加速度,“空中絲綢之路”不斷織密。今年以來,西安已相繼開通至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等地的客運航線。5月13日,西安至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國際航線首飛。5月18日,西安還將首開至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的國際航線。未來,西安將實現至中亞五國客運航線全覆蓋,中國與中亞國家的交流更加便捷,“空中絲綢之路”將為各方在文商旅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帶來更多機遇。
深度融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10年來,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持續做好基礎設施“硬聯通”,強化規則標準“軟聯通”,促進各國人民“心聯通”。
隨著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一系列品牌盛會影響力、帶動力不斷增強,西安開放平臺的發展輻射能力持續提升。作為全國首個主打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的服務平臺,“通絲路”接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截至2022年上半年,累計交易額突破4000萬元人民幣;設立西安市“一帶一路”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助力國際教育發展……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廣闊舞臺上,西安作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奏響了對外合作的動人樂章。
2022年,西安市發佈《“十四五”西安建設“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西安市將聚焦建設‘一帶一路’商貿物流中心和‘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心,加強制度體制創新,推進新時代更高水準對外開放,努力把西安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參與國際循環的關鍵節點,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匯聚地,為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撐。”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凱説。
即將在西安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不僅將擘畫中國—中亞關係新藍圖,也將為西安深度融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
精心籌備,全力以赴當好東道主
在西安市著名商圈和旅遊景點,戶外大屏播放著中國—中亞峰會的宣傳片。夜幕降臨,戶外大屏集體點亮,“中國—中亞峰會 相約古都西安”“當好東道主 文明迎峰會”“喜迎峰會 做好客有禮西安人”等語句交替呈現,表達了千年古都對峰會的熱切期盼。
近一段時間以來,陜西省和西安市精心籌備,全力以赴當好東道主、展現新氣象。陜西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姚紅娟表示:“陜西省和西安市相關工作人員將認真做好每一項籌備工作,落實好每一個細節,力求體現最高標準、最快速度、最好效果,用實際行動營造真誠友好氛圍,保障中國—中亞峰會成功、精彩舉辦。”
西安市專門招募了200多名志願者,從事中國—中亞峰會的翻譯、接待等服務工作。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留學生馬米特貝剋夫·阿塞姆就是一名志願者。阿塞姆目前在陜西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對中國—中亞峰會充滿期待:“作為一名來自中亞國家的留學生,很榮幸能服務本次峰會,為峰會成功召開盡一份力。相信吉中兩國關係將以此為契機邁向更美好的明天,希望未來有更多吉爾吉斯斯坦學生來中國留學、工作,做兩國友好交往的使者。”
陜西師範大學俄語系主任孟霞和她的學生們作為志願者,也將參與會務保障、翻譯服務等工作。孟霞告訴本報記者:“我和學生們將全力服務好峰會,搭建友誼之橋,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西安這座既古老又現代的城市。”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