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不滅的遺址
2023-07-14 10:43: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柳洪華):以遺址為典,尋“何以中國”之根。7月12日至13日,來自巴基斯坦、羅馬尼亞、墨西哥、尼加拉瓜、泰國、突尼斯、越南、緬甸等國家的“打卡中國——你好,陜西!”參訪團,踏足統萬城遺址、石峁遺址、鎮北臺、紅石峽等歷史遺跡,拂去歷史埃塵,覽賞文明煙霞。

何以中國:不滅的遺址_fororder_圖片30

石峁遺址 攝影 柳洪華

  吉光片羽、一眼千年。陳列在華夏大地上的遺産,是中華文明的實證、世界文明的燦星,併為人類的發展提供著精神指引和精神動力。

  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目前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規模最大城址,石峁遺址一經發現便以“石破天驚”之勢震驚世界。

  從2012至今,這座消失了的王國都邑在考古利器手鏟下逐漸褪去了厚厚的黃土,這處四千年前備受頌揚、權威高聳的聖都,成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過程中,各地區古人輝煌文化的鮮明佐證。

  從約4300年至3800年回望,石峁和其他許多遺址一起,用中華文明的“何以千年”,溯源“何以中國”的文明根基。

何以中國:不滅的遺址_fororder_圖片31

參訪團參觀統萬城遺址 攝影 張雨晨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對於不同文化,中華文明既充分接納、包容,又不斷吸收、融合。

  位於榆林靖邊白城則村的統萬城遺址,是匈奴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城內遺存的墩臺、馬面、城垣、翁城、城壕等,真實完整地反映了大夏國文明的真實性、獨特性。

  近年來,隨著沙漠治理、文物保護、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的推進,昔日被黃沙掩埋的統萬城城池遺址逐漸恢復生機。統萬城遺址博物館內,建築、器物、故事等元素無不體現著“民族融合”的深刻內涵,它們既是匈奴文化的奇特創造,又體現出深受中原文化的強烈影響,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何以中國:不滅的遺址_fororder_圖片32

鎮北臺 攝影 柳洪華

  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從東周始修、到明代成熟的中國長城,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體系最豐富的文化遺存。

  有著萬里長城第一台之稱的鎮北臺,修築于明萬曆三十五年(西元1607年)四月至次年七月,是明朝“隆慶議和”與“和平互市”的産物,是“蒙漢一家”和開創邊關和平環境的歷史見證。

  “重鎮秋聲霽色開,巡行不是為登臺。”四百年來,鎮北臺紮根黃土、旌旗獵獵。今人登臺遠眺,看到的不只是軍事建築所呈現的烽煙滾滾,更是在古代邊關貿易中各民族和諧交流的非凡智慧。

  而在有著“塞上碑林”雅稱的紅石峽,120多幅摩崖題刻中有一幅“漢蒙一家”,同樣表現出在歷史長河中民族融合、和睦共處的文明特質。

何以中國:不滅的遺址_fororder_圖片1

紅石峽 攝影 王靖升

  踏勘遺址是歷史的回歸,文明的回溯,精神的回望。巨史煌煌,盛世泱泱,永不湮滅的遺址向世人昭示著“最初的中國”,這便是中華文明千年不斷、千年不衰的“何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