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渭南正在崛起 ——渭南市奮力書寫林業高品質發展“綠色答卷”
2024-01-04 11:56:10來源:渭南日報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美麗渭南正在崛起 ——渭南市奮力書寫林業高品質發展“綠色答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104104641

白水縣荒山綠化(資料圖片)曾建全 攝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和書寫者,在新舊更迭的交替點回望2023年的林業工作,我們能看到什麼?

  把目光投向綠水青山間。看山,秦嶺北麓、橋山南麓,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等森林品質提升行動如火如荼。望水,黃、渭、洛三河沿岸,河流濕地、沿線村莊、交通道路一體化推進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行動,讓綠色生態空間日趨擴展。目前,全市累計完成營造林47.16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9.35%,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1%。

  把坐標定位在過去未來間,從倉頡手植柏、倉頡廟古樹群入選國家林草局“雙百”古樹,到富平、合陽兩處文化旅遊景區入選陜西省自然教育基地。從臨渭區沋河、潼關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分別順利通過國家、省級驗收,到全民行動掀起創森熱潮,時間線與空間線交織,其所勾勒出的,是渭南林業高品質發展的歷史曲線,是林業人奮勇拼搏的綠色征程,是正在崛起的美麗渭南。

  山變綠了、水更清了、林更密了,曾經滿目“瘡疤”的山體已經草木蔓發、花開成海,一些曾經難覓蹤影的野生動物頻頻現身,美麗的濕地公園成為群眾身邊的熱門打卡地……這是2023年以來,群眾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也是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更是市委、市政府紮實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渭南的初心使命,是全市林業人一以貫之奮力譜寫林業高品質發展的“綠色答卷”。

  綠色,于渭南而言,不只是色彩,更是發展的基因。2023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林業局的精心指導下,全市林業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關於林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立足鄉村振興,全面推動林業工作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資源保護持續發力

  深化林長制,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

  2023年12月的秦嶺,莽莽綠野之中夾雜著零星的白雪。乾燥寒冷的天氣,擋不住潼關縣各級林長和護林員們穿山入林的火熱勁頭。

  潼關縣桐峪鎮鎮長、鎮級林長呂玉芬每週一都會將各村的護林員聚在一起開個會。“會上我們會集中查看護林員的巡林日誌,解決巡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呂玉芬説,“近期防火形勢嚴峻,我們及時督促指導轄區內村級林長、護林員履職盡責,對巡林中發現的問題形成工作清單,逐一抓好整改落實。”

  渭南林地面積達458.58萬畝。2023年以來,全市堅持以網格化管理為依託,以督查考核為抓手,全力構建高效能工作機制,紮實推動林長制工作落地見效。

  持續健全責任體系。發揮林長辦“參謀部”“聯絡部”作用,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先後六次研究部署森林草原防火、荒漠化綜合防治、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古樹名木保護等重點工作。市級總林長、副總林長帶頭巡林,深入責任區督導檢查,高位推動林長制走深走實。2023年召開市縣總林長會議22次、發佈市縣總林長令18條,縣級以上林長開展巡林活動242次,協調解決問題221個。制定林長工作提示單、責任區資源清單、巡林問題清單以及問題整改督辦函,不斷提升林長履職效能。

  持續強化部門協同。實施林長制效能考核,與市檢察院、法院、公安局建立“林長+檢察長+法院院長”“林長+警長”工作機制,聯合市發改、財政、生態環境等單位對責任片區林長制推行情況進行督查,實現信息共享、調查協作、協同督辦,不斷提升打擊破壞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違法犯罪效能。

  持續夯實基層基礎。開展“林長制績效提升年”活動,壓緊壓實鎮村林長責任,全面落實會議、巡林、報告、督查考核制度,鎮村林長常態化召開工作會議、開展巡林護林,從源頭上嚴控森林火災、有害生物入侵、違法破壞林地等現象發生,打通林長制落實“最後一公里”,初步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網格化管理格局。

  目前,全市共建設鄉鎮林業工作站59個,通過省級標準化驗收合格10個。鼓勵基層林業站和林長辦一體化建設,合併辦公47個。潼關縣林長制推行工作獲省政府表彰。開展林長制示範鎮村建設,9個鎮村被省林長辦評為鎮村林長制示範點。

  荒山造林穩步推進

  建設“綠色銀行”,推動全市“淺綠”變“深綠”

  年末歲首,冬意正濃。位於關中“北山”的橋山蒲城段,陣陣寒風中,屹立在“魚鱗坑”裏的側柏,迎風挺立、精神抖擻,和周圍的荒草一起構成了一層層草灌結合的高標準林帶,順著山巒錯落有致鋪設開來。

  橋山南麓是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的過渡地帶。常年乾旱少雨,土壤貧瘠,植被稀少,卻蘊藏著大量的石灰石,是建材和加工石料的主要生産區。由於過度開採,致使植被破壞嚴重。近年來,蒲城縣把橋山生態修復作為保護唐代陵墓、發展旅遊産業、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和高品質發展工程,圍繞“花冠戴帽、綠帶纏腰、經濟林作裙”的目標,採用“魚鱗坑”、“上垂下攀”、網格帶狀等方式,堅持常綠樹種與彩色樹種結合、喬木與灌木結合、用材林與經濟林結合,全域推動綠化造林行動。

  蒲城縣先後通過實施“四陵四山”石質山體生態修復、“採石場”生態修復、黃土臺垣造林綠化等三大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0.79億元,造林12萬餘畝,基本實現唐橋陵、唐泰陵、唐景陵山體綠化全覆蓋,境內主幹道路迎坡面全覆蓋,苗木成活率普遍達到95%以上。

  這只是渭北橋山區域採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等多種措施營造多樹種混交林的一個剪影。從荒山荒坡,到漫山遍野重披綠裝,橋山南麓一躍成為全市增綠幅度最大、綠化效果最好的區域。

  不僅僅是在渭北橋山區域,2023年以來,全市上下按照科學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要求,依託林業重點工程,在秦嶺區域大力開展以森林撫育為主的森林品質提升行動和人工造林填補林中空地。在黃河沿岸區域開展了沿黃直觀坡面、沿線村莊、道路、濕地一體化治理。在洛河沿岸沙苑沙區採取封沙育林、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持續擴大沙苑沙區植被覆蓋度。在平原區域實施了以森林鄉村建設、交通道路、河流水系綠化為主的平原農田林網建設。

  突出“增綠”主旋律,全市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通過實體義務植樹、“互聯網+義務植樹”、“植樹緬懷、文明祭祖”栽植紀念柏等方式,積極鼓勵社會各界開展交通道路、河流堤壩、城鎮村莊、荒山荒溝等重點區域義務植樹活動。2023年植樹節,市直部門和潼關縣700余名幹部在黃河岸邊齊心協力栽植了2900余株苗木,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

  多措並舉,同頻共振,人人愛綠、植綠、護綠,全民共建綠色家園的文明風尚已基本形成,全市林業版圖因此實現整體變綠,並正由“淺綠”向“深綠”邁進。(渭南日報記者 史王萍 董獻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