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大荔:土特産做出新産業
2024-01-05 09:09:33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高崗

大荔:土特産做出新産業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105085118

  2023年11月20日,荔盛紅蘿蔔專業合作社工人在分揀包裝清洗好的紅蘿蔔(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寒冬蕭瑟,黃河岸邊卻因九孔蓮菜的豐收而充滿生機。渭南市大荔縣范家鎮、趙渡鎮等地群眾,身穿防護服,在齊腰的水中辛勤采收蓮菜。

  九孔蓮菜是大荔縣的土特産,全縣共種植蓮菜4萬餘畝,年産量5.93萬噸,産值可達2.7億元。

  推動産業振興,要把“土特産”三個字琢磨透。大荔依託其優越的地理資源稟賦,走出了一條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齊頭並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2023年上半年,全縣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9%。

  土裏生金

  2023年11月底,沙苑紅蘿蔔迎來集中收穫。

  跟紅蘿蔔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耿永勝,操著一口關中方言,平日念叨的都是國際前沿的“門道”。他給拖拉機裝上了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使自己種植的2萬餘畝地,基本實現無人駕駛播種;給植保機裝的衛星變數施藥系統,能做到按需噴灑施藥,收放自如;使用全自動收穫機,一年輕鬆收穫紅蘿蔔超2萬噸。

  現在,耿永勝經常端一杯熱茶,坐在電腦前,通過社會化服務平臺和農機精準管理平臺系統,了解紅蘿蔔的種植情況。從田裏騰出空來,耿永勝一心琢磨著怎麼讓紅蘿蔔産品更多元。很快,七彩蘿蔔、水果蘿蔔等高附加值的農産品被推向了市場,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耿永勝驕傲地説:“我們的農業經營理念和機械化、智慧化農機技術在全國都是先進的。”

  2019年,北斗系統在大荔沙苑紅蘿蔔産業的使用率達85%,如今已經實現全覆蓋。

  目前,耿永勝正和幾家廠商洽談製造更適宜國內使用的挖掘式全自動收穫機。一台樣機正在耿永勝的合作社裏調試參數。他説:“我相信技術成熟後,這種收穫機能在全行業大範圍推廣。”

  不少人説,耿永勝不像是普通農民,愛鑽研,有闖勁,懂技術,敢創新。耿永勝卻説,這是大荔農民共同的性格!

  大荔沙苑地處渭河、洛河夾槽地帶,週邊多是沙地,不適宜種糧食。靠沙吃沙,大荔人在此種植紅蘿蔔、紅薯、山藥、黃花菜等作物,運用現代農業技術手段,不僅産量高,還種出了特色。

  “大荔農民有濃濃的創新意識,主動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調整種植結構、應用新技術新設備,這是大荔‘土裏生金’的重要原因。”大荔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國華説,“一鎮一業,優化佈局,錯位發展,這些舉措讓大荔産出了黃花菜、高石脆瓜、紅蘿蔔、冬棗、西瓜、花生等一系列遠銷國內外的土特産。”

  特中選優

  冬棗是大荔“特”中選優的土特産。大荔制定的冬棗生産標準被認定為國家標準。

  鹽鹼地裏不僅種出了冬棗,而且靠著冬棗,全縣收入超億元的村達到9個。

  范家鎮井莊村正是其中之一。在村裏,李建斌是個種植冬棗的“能人”。什麼時候該給大棚蓋“棉被”,什麼時候打開風口,什麼時候增減光照,李建斌都“門兒清”。不過,今年初,主動把溫室大棚升級成全自動大棚以後,李建斌開玩笑説自己這“老把式”該退休了,“不需要去棚裏,只要用手機操作,就能精準獲知棚內溫濕度和冬棗長勢。”

  2023年5月初,李建斌家的冬棗錯峰上市,每公斤賣到近400元,基本都銷往浙江。

  近年來,大荔縣不斷發展壯大冬棗這一首位産業,以渭南市首家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為契機,打造機械化、智慧化設施冬棗樣板田24萬畝,果農戶均收入超10萬元,全産業鏈從業30萬餘人,産值突破70億元。

  為更好發揮土特産的優勢,大荔縣在産業體系高端化、集群化上發力。在大荔縣經開區的陜西大荔沙苑黃花有限責任公司,車間裏機器正在清洗剛剛從當地收穫的紅薯。這些紅薯經過自動化的流水線,被加工成紅薯幹銷往全國各地。這家以加工黃花菜、冬棗、紅蘿蔔、紅薯等當地農産品為主的本地企業,産品包括脆冬棗、即食黃花菜、幹黃花菜、“108醬”等産品,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大荔縣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一體升級、“糧果菜畜水”五大加工鏈並聯推進,發展規上食品工業企業17家,總産值佔全縣規上工業總産值的45%。同時,該縣引進旭彤生物、光大熱電聯産等環保項目,年均處理生産生活垃圾15萬噸,生産綠色電力2.8億度,實現農業廢棄物“吃幹榨凈”。

  産業興旺

  2023年6月30日,大荔冬棗物流産業園開園。這個佔地315畝、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的大型物流綜合體,集農副産品行銷、展示、精深加工、研發、分揀、物流、倉儲、電商等功能于一體。以冬棗為代表的當地土特産從這裡走出大荔、走向全國、出口國外。

  與冬棗物流産業園一墻之隔的大荔縣電商服務中心,已經入駐14家電商企業。在這裡,企業主播們每天通過直播平臺推薦家鄉的農副産品。

  收穫時節的田間地頭,可以看到,專業的“網紅”,還有普通農民,通過手機直播的方式,讓大荔的土特産進入千家萬戶。

  大荔縣持續打造電商矩陣拓寬銷路,搭建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吸引物流企業140余家入駐,發展電商1328家,註冊農業品牌50多個,日均出貨3.8萬單,2023年前三季度網絡銷售額達25.2億元。

  有了新的經營模式,還要有強有力的“龍頭”來帶動。大荔縣致力於培育、扶持、壯大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高素質農民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先後建成安仁冬棗交易物流中心、馮村設施物流中心等10大專業市場,培育出沙苑黃花等市級以上産業化龍頭企業23家,荔盛紅蘿蔔等市級以上示範合作社52家,培育認定家庭農場350家、職業農民3443人,建成果蔬保鮮庫196座,帶動發展各類經營主體4.2萬戶,受益43萬餘人,現代農業産業集群效應日益彰顯。

  此外,大荔縣創新“基地+標準+品牌”溢價增收、“規模種養+休閒觀光”拓展增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增收等模式,全縣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0萬元的村達44個。(陜西日報記者 李妮 通訊員 田肅 黨宇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