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年味愈濃。2月2日,在紅火熱鬧的長安區鳴犢街道嘴頭村裏,3位“入鄉隨俗”的外國友人頗為引人注目。他們是西安地鐵參與建設的哥倫比亞波哥大地鐵1號線外籍員工,受西安市軌道集團之邀,來到嘴頭村和村民一起製作燈籠、寫春聯、包餃子,體驗地道中國年。
為了讓不遠萬里來西安接受培訓的哥倫比亞籍學員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活動伊始,3位外國友人來到嘴頭村的一家燈籠製作工廠,他們親自動手折疊、拼接、粘貼,體驗製作燈籠的樂趣。隨後,在一戶村民家中,3位外國友人在村民的教學下包餃子。雖然餃子對於他們而言並不陌生,但動手包餃子還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餃子時,3位外國友人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寫春聯不僅寄託了對新年美好生活的祈願,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在村委會辦公室內,不時傳出歡聲笑語,書法老師為外國友人們細心解説了春聯的意義和漢字的基本筆畫。在不斷模倣與嘗試中,他們逐漸掌握了毛筆的運筆方法,不僅寫下了“福”字,還挑戰了頗有難度的“biangbiang面”的“biang”字,得到了村民們的點讚,現場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這次來到嘴頭村參加活動,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春節帶給人們的幸福與快樂。雖然天氣很冷,與村民相處的時間不長,但這裡的人很友好,中國年很有人情味。”西安地鐵哥倫比亞籍學員林娜説,中國傳統文化很有魅力,祝大家新年快樂。
記者了解到,2023年9月,10名西安地鐵首批海外項目外籍學員來到西安,在這裡進行為期一年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技術培訓。半年時間裏,他們在高校學習城軌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
“在西安學習的這段時間裏,我們參觀了很多著名景點,比如鐘樓、大雁塔以及兵馬俑等,這些獨具文化魅力的歷史遺址令人眼前一亮。”西安地鐵哥倫比亞籍學員林帥笑著説,在西安不僅能看到中國的古老文明,還能看到充滿活力與科技感的未來。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郭沛然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