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歷博秦漢館5月18日開館
2024-05-16 09:41:46來源:西安日報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陜歷博秦漢館5月18日開館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516084632

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外景。(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攝)

  5月18日,2024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舉辦。當日11時,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開館暨“秦漢文明”系列展覽開幕。這一系列展覽包括基本陳列《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以及《城與陵》《技與美》2個專題陳列,系統講述秦漢時期從政治一統逐步實現國家、思想、文化認同的歷史進程,以及大一統格局下的社會風貌、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漢代古船見證絲路文化交流

  先秦漆豬展現高超工藝水準

  展館現場,布展人員目前正在有條不紊地做最後的佈置,在所有的展品中,“絲路一號”漢代古船是秦漢館的“鎮館之寶”。古船出土于漢長安城北渭橋遺址,船身長9.71米,寬1.98米,由16塊船板拼起組成,承載量在3到5噸,是目前中國發現時代最早的木板船。為啥一艘古船這樣的重要?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策展人彭文介紹道:這種大量使用木榫板、木釘並聯船板的技術在古羅馬時期很流行,于地中海地區的木船上廣泛使用,但在我國乃至東亞尚屬首次發現。這種時代相近、距離較遠的兩個地點使用相同技術的現象,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象徵,也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中體量最大的文物,見證了我國秦漢時期和世界逐漸展開的大規模交流互動。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文物是出土于鳳翔縣秦公一號大墓的先秦漆豬,漆豬高21釐米、長34釐米,彩繪圖案流暢、色彩鮮艷濃郁,展示著當時工匠高超的漆器彩繪技術水準。彭文表示,漆器的製作保存不易,它展現了先秦高超的工藝水準。

  為啥墓葬裏有只“豬”?原來,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與養狗不同,原始人養豬單純是為了食用,故豬就成了財富的象徵。從磁山文化開始,中國史前先民就已經有意識地在墓中陪葬豬下頜骨和豬牙。漢代在死者手中用玉握隨葬,握均做成豬形,其含義是不願死者空手而去,隨葬“豬握”實際上就是把生前的財富帶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

  除此之外,對考古和歷史研究具有極高價值的封泥、秦兵馬俑和杜虎符等多個重量級精彩展品靜待觀眾。

  秦漢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漢文明的緣起、發展、貢獻為宗旨的博物館,旨在以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館藏為基礎,以陜西地區歷年來的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為實證,並以創新的展覽展示設計,重點展示秦漢文明在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奠基作用。秦漢制度文明的開創性,翻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打卡重磅展覽

  怎麼看?重點看點啥?

  打卡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基本陳列《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是必打卡的,那麼這個展觀眾怎麼看?重點看點啥?

  策展人介紹,展陳序廳以“‘制’啟華夏”開篇,將秦漢時期中國版圖的變化置於當時的世界格局之中,將秦漢兩代的大事年表置於2000餘年的中華文明整體發展體系中,闡釋秦漢時期作為中國各種制度奠基時代的重要性。

  《天下同一——秦漢文明主題展》是陜歷博秦漢館的重點大展。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大變革和大發展時期,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創建的時代,也是中國學術思想奠基的時代。這個時代,由政治一統逐漸達成的民族、文化認同,對社會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展覽第一單元以制度文明的構建為核心,從多個角度闡釋秦漢制度的創立,這是秦漢文明發展的基石,也是秦漢時期在經濟、思想、文化、科技、交流等層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出發點和根本。這一部分,展覽用虎符、秦始皇兵馬俑、漢俑群像、青銅兵器等多件精美的文物,以及秦漢的疆域圖,為觀眾營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形象,而並非強調其武力的強大。

  第二單元從經濟的視角出發,多個維度闡釋秦漢時期具有開拓性、創新性、統一性的經濟政策對於秦漢文明向前發展的重要作用力。展覽通過展板內容、精品文物、多媒體互動裝置等多種展陳手段結合的方式講述秦漢經濟這個專題。

  第三單元“入世——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在總體設計原則下,依據單元內容特點,以時間為線,用層層遞進的方式,講述儒家思想是如何一步步“入世”的。

  第四單元以文化力量為講述核心,通過對豐富的物質遺存的整理與解析,挖掘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核,闡釋秦漢時期的文化如何塑造社會、影響海外、輻照至今,向觀眾展示中華文明的一脈相承和源遠流長。

  第五單元“動能——科技成果的助力”從科技的視角出發,敘述了秦漢時期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展現出中國文明在當時的科技實力,這一實力可以説展現在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通過展板內容、精品文物和大量的多媒體裝置,使觀眾能夠在趣味之中對秦漢時期的科技成就有更為全面的了解。

  第六單元圍繞著秦漢時期與域外的交流互鑒,以“互鑒”為核心,重點展現秦漢時期在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各個方面與域外世界的碰撞與融合。這部分內容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漢長安城北渭橋遺址出土的古船,也是觀眾的必打卡點。

  策展人表示,展覽以“中國大寧”結尾,與序廳的“‘制’啟華夏”相呼應,再次點明展覽主題,強調通過博物館敘事的方式,與觀眾一同堅守國家自信、文化自信的態度。

  展覽中還運用了玻名堂低反射博物館展櫃玻璃,為觀眾帶來更好的參觀體驗。

  自5月18日起,實行每日預約進館參觀,廣大市民可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