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刺繡傳承人王春莉:傳承指尖技藝“繡”出美好生活
2024-06-17 11:14:36來源:西安日報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澄城刺繡傳承人王春莉:傳承指尖技藝“繡”出美好生活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617110223

王春莉在繡坊裏

  在雁塔區大雁塔街道八一社區, 非遺項目澄城刺繡傳承人王春莉的繡坊裏陳列著一件件精美的刺繡作品。這些作品有她自己的創作,也有的出自其他繡娘之手。

  優秀的作品有了,如何讓更多人看到,讓更多人了解刺繡這項技藝,吸引更多人參與技藝的傳承?多年來,王春莉一直在努力。她走進大中小學,到一個個社區,把刺繡這門技藝送到更多人身邊。

  王春莉是澄城人,今年45歲,學習刺繡已經30多年了。“我從小跟著奶奶、外婆學,自己也喜歡,十幾歲開始給自己繡個飾品,後來給孩子衣服上繡圖案,給自己做衣服。”王春莉説,刺繡是她的愛好,空閒時她就會拿著針線繡起來。

  2010年,王春莉和丈夫來西安創業,在西北輕工批發市場開了一間刺繡裝飾畫門店。慢慢地,她的作品被很多人認可。後來,夫妻倆又陸續開了幾家店。店多了,作品卻跟不上。於是,她回到澄城,找家鄉的繡娘、職業學院會刺繡的學生合作。

  合作的繡娘有的是農村婦女,農閒時刺繡補貼家用,有的是全職媽媽、殘障人士,大家都靠自己的手藝努力生活。

  王春莉介紹,2006年,澄城刺繡成為省級非遺項目,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她之後被評為澄城刺繡的傳承人。“以前刺繡是個人愛好,被評為傳承人以後,我就有了責任感。我覺得有責任把這門手藝好好傳承下去。”她説。

  2015年,春莉繡坊在八一社區開業。王春莉給刺繡愛好者傳藝。2018年開始,王春莉走進大學課堂,給相關專業的學生教刺繡技法;到中小學生身邊,分享陜西刺繡的種類、特點,刺繡的歷史文化。同時,她還邀請大雁塔街道多個社區的居民到繡坊進行刺繡體驗;帶著團隊走進翠華南路等社區,參與社區文化營造,給居民介紹刺繡。

  近幾年,王春莉關了刺繡裝飾畫門店,開始頻繁跑展會,推介刺繡作品、刺繡文化,也與多個旅遊景點、商場合作,銷售刺繡作品。此外,她還積極“入網”,探索更多銷售渠道。“我以前是一個人,現在背後是一群繡娘,很多家庭。我得努力打開銷路,這門手藝才不會失傳。”王春莉説,希望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創作更優質的刺繡作品,讓這門手藝永葆活力。(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姚瑞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