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城墻做“CT” 新技術讓古跡遺址神采奕奕
2024-06-20 09:52:47來源:人民網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當吊橋落下,“大將軍”帶領“金甲武士”以盛唐的最高禮儀歡迎貴賓時,廣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驚嘆聲此起彼伏。

  這裡是永寧門,西安城墻的正南門。作為西安的城市標誌和象徵,城墻見證著古城的滄桑巨變,延續了整個古都長安的歷史文脈。如何以“最小干預”做到“最好保護”,讓古城墻煥發新生機?成為城墻文物“守護人”的心頭事。

  數字方艙

  城墻保護有了“防禦體系”

  螢幕上,客流量數據不停跳動;輕點滑鼠,虛實結合的“城墻”映入眼簾,惟妙惟肖。這裡是西安城墻管委會信息中心,在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臺上,城墻的週邊情況和內部結構清晰可見,所有數據一目了然。

給城墻做“CT” 新技術讓古跡遺址神采奕奕

西安城墻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臺。人民網記者 白鴿攝

  “我們現有監測點位8000余處,做到了墻體、古建築、周邊水體、地鐵、遊人行為等監測全覆蓋。”西安城墻數字産業創新中心總監趙彬介紹説,自2023年以來,西安城墻建立了“數字方艙綜合管理平臺”,對現有文保、安防、消防、水位等監測設備點位進行模型標注,實現了將獨立信息統一共享到數字方艙的過程。

  行走于城墻下,順著墻體抬頭觀望,不時會發現幾處像監控器一樣的設備。“傾角儀、梁式測斜儀、測縫計、沉降監測點、水準位移監測點等監測設備及點位遍佈城墻,對城墻墻體及附屬建構築物的安全狀況進行監測。”西安城墻管委會工作人員尚楚喬介紹道。

給城墻做“CT” 新技術讓古跡遺址神采奕奕

西安城墻西北角一景。西安城墻管委會供圖

  科技的力量體現在城墻保護的方方面面。在文物監測方面,採用先進的熱成像技術,用於提升城墻保護面的安全防範。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在城墻的重點區域布點設置了入侵預警,如果有遊客肆意破壞城墻面,將會發出警報聲,用於警示。

  防汛也是城墻智慧化管理的一大亮點。通過AI積水自動告警系統,準確識別特定區域積水情況,實現人工智能積水識別。

  “以前每逢降雨,我們都要投入近百人進行全段巡邏和研判,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隱患,清除積水。”尚楚喬表示,人工智能積水識別系統的使用,不但能夠降低人力成本投入,還能在第一時間發現隱患點的準確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預防性保護”系統化閉環管理,築牢城墻“健康線”。據介紹,依託于海量監測數據資料,通過多項搶險工程反復驗證和系統性模擬實驗,結合病害發展規律,西安城墻建立了城墻文物保護“四色”分級預警系統,設立城墻沉降和裂縫的預警閾值,用綠黃橙紅代表預警等級,再根據預警等級執行不同的應對措施。

  “我們即將上線一款‘文保巡查’小程式。”趙彬介紹説,小程式的投用就是為了方便一線“護墻員”巡查時將發現的問題實時回傳至“數字方艙”,相關單位參考“數字方艙”提供的智慧研判信息,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隨後處理方法、結果以及前後對比圖片等內容都會傳回方艙,完成數字化存儲。

  給城墻做“CT”

  大遺址保護“對症下藥”

  “我們對13.74公里的城墻整體、34棟重點建築、18個城墻門洞及登城馬道構建了釐米級三維數據模型,對900余平方米的彩繪進行了毫米級建模。”趙彬表示,西安城墻數字孿生底座的搭建,為城墻歷史的永續保存、數字資産的衍生利用及數據可視化使用打好了基礎。

  西安城墻裏包裹著不同朝代的夯土。城墻包磚之間有縫隙,雨水或者融雪滲透下去,很可能對夯土芯造成侵蝕損害。如何有效地保護好這些夯土,是城墻保護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給城墻做“CT” 新技術讓古跡遺址神采奕奕

西安城墻內部成像成果圖。西安城墻管委會供圖

  2023年3月,西安城墻管委會與蘭州大學聯動,運用國內首套宇宙射線繆子成像設備給城墻58號馬面做了一次“CT”體檢,這種無損探測的方式將城墻內部空洞的位置、形狀、大小清晰地呈現出來,為“對症下藥”開展保護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大型文物古跡考古與保護提供了新思路。

  “這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創新。”趙彬表示,數百年的屹立使得古城墻出現了部分坍塌、沉陷等現象,且很多病害的關鍵病灶在墻體內部,對探測勘探手段提出了挑戰。“對城墻全域的‘CT’掃描,使得城墻內部結構在數字模型中清晰可見,便於我們實時掌握和分析城墻文物本體內外數據,做到文物保護心中有數。”

給城墻做“CT” 新技術讓古跡遺址神采奕奕

專業團隊給城墻做“CT”(資料圖)。西安城墻管委會供圖

  科技為文物“保駕護航”。近年來,西安城墻管委會多次與專業單位合作,對西安城墻西南區域、南門甕城等重點部位進行了三維鐳射掃描,通過掃描獲取墻體外立面現狀點雲數據,獲取破損城磚面積等量化信息數據,通過分析明確檢修標準和工作量。同時,西安城墻的文保工作人員採用探地雷達、瞬變電磁法、面波法、微動法、地震映像法等地球物理方法對城墻內部空洞隱患進行無損實驗探測。2022年10月,西安城墻“數字化助力西安城墻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産傳承”項目入選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實踐十佳案例。

  “探索和創新是我們的基調。”趙彬表示,西安城墻聯合國內高校、科研機構、頭部企業成立了七個實驗室用於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研究,截至目前,已獲得23項軟體著作權。

  智慧文旅

  讓文化遺産“火起來”

  “嘀!您的西安城墻門票已支付成功。”今年4月,西安城墻推出境外信用卡消費購買門票,讓境外遊客“絲滑”入城,這是西安城墻關於“旅遊+數字金融”的一次探索實踐。

  現在,參觀西安城墻時只需點點手機,就能聽講解;唐長安城智慧沙盤通過數字投影等技術,展示唐城風貌;“城墻斷面遺址、過水涵洞遺址、含光門門道遺址”三大遺址與多媒體畫面虛實結合,帶遊客沉浸式探尋古長安的奧秘;數字孿生技術搭建“鏡像永寧”元宇宙,帶來雲上文旅新體驗,平臺瀏覽量超150萬人次……

  “今年‘五一’節假日期間,我們借助‘數字方艙’的客流統計系統,分級分時段落實相應措施,切實提高遊客的體驗感和舒適度。”尚楚喬介紹,客流統計系統由景區入口的智慧閘機和智慧客流統計攝像機提供客流數據到“數字方艙”,城墻管委會參考“方艙”提供的智慧研判信息,提前採取臨時限流疏導等措施,科學預防遊客擁堵。

  作為古城的“門面擔當”,西安城墻在提升遊客體驗感的同時,也在不斷挖掘城墻的文化內涵,將大型遺址渲染成世界了解中國歷史的舞臺。

給城墻做“CT” 新技術讓古跡遺址神采奕奕

《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在永寧門廣場演出。人民網記者 鄧楠攝

  《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依託古城墻實景,以體驗式扮演藝術再現盛唐最高迎賓禮節,成為西安的一張靚麗名片;金甲武士、娘子軍、盛唐天團等文化IP火爆“出圈”;運用聲、光、電數字技術,以城墻東南城角和西南城角為幕布打造沉浸式光影展演;唐小妃、城小將、李小白和波斯客IP人物組成的“盛唐天團”文創産品深受遊客喜愛……古城墻,向世界展示著十三朝古都的深邃、智慧和相容並蓄。

  清晨,漫步於此,朝陽下古老墻磚顯露出斑駁的歷史痕跡;中午,納涼于環城公園,緩緩流淌的護城河碧波盪漾,風光旖旎;傍晚,身著華服的中外遊人跟隨大唐迎賓使,跨入一場如詩如畫的“長安夢”。

  古城墻,一頭係著歷史,一頭連著現在。2023年9月,由西安城墻管委會發起的國際古城墻(堡)聯盟正式成立,西安城墻這個世界級的寶貝,有了更多世界級的“夥伴”,它的故事也將傳播得更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