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用公益訴訟守護人民美好生活
2024-06-27 16:09:3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雨晨責編:高崗

  6月26日下午,渭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渭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閆永江介紹,2023年以來,渭南市檢察機關共摸排各類侵害公益案件線索1241件,立案119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及公告1089件,提起訴訟20件,法院審結11件,均獲支持。

陜西渭南:用公益訴訟守護人民美好生活_fororder_圖片6

發佈會現場

  閆永江表示,近年來,渭南市以秦嶺、黃河生態保護、關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鄉村振興為重點,圍繞推進生態環境修復開展檢察監督,聯合市水務局開展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專項行動,立辦污染黃河、濕地保護、非法建設等案件73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65件;結合辦理的黃河濕地保護違規取水等案件,督促稅務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聯合開展排查堵塞監管漏洞,共同推進水資源保護工作;持續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活動,立案20件,發出檢察建議20件;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監督活動,立案134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02件;結合本地實際,渭南市檢察機關針對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問題,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8件,行政機關已立案查處16件,督促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28家34台,有效防治了大氣污染;深入田間地頭,圍繞鄉村環境治理等立案260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30件;持續發力保護國有財産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立案40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40件,挽回損失1627萬元。

  同時,渭南市各級檢察部門還聚焦群眾需求,圍繞民生重點領域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活動,立案176件。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提出懲罰性賠償金 204萬餘元的訴訟請求獲法院支持,督促消除安全隱患 46 處;持續開展醫療美容等專項監督活動,立案8件;在游泳館衛生安全等方面開展專項監督活動,立案4件;二次供水專項監督活動立案10件,相關案例入選省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並且,在市人大常委會支持下,將檢察公益訴訟條款寫入地方性法規;積極“答新題”“解難題”,加強新領域公益司法保護;在城鎮燃氣供應等新領域探索,立案56件;圍繞特定群體權益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和紅色資源保護等,分別立案19件和26件;組織魏長城沿線基層檢察院立案6件,促進傳統村落保護;在國防利益和軍事利益保護方面,辦理案件10件;發揮生態環境檢察指揮中心大數據平臺作用,2023 年以來有7件公益訴訟案件被省以上評為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渭南市檢察機關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方面成效顯著。2023年6月,渭南市檢察院與市水務局聯合印發了《開展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市縣兩級院針對私設自備井取水、超量開采地下水等問題,共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5件,督促行政機關規範地下水取用秩序,地下水資源保護取得實效。大荔縣院開展洗車行業違規取水專項監督活動,推動有關部門強化取用水審批監管,加大對非法取水的查處力度,推廣安裝循環節水設施,以“我管”促“都管”扛起節水治污責任。富平縣院建立黃河流域石川河富平段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監督模型,該模型入選陜西省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模型大數據庫,截至目前已應用監督模型辦案6件。在聚焦荒漠化防治方面,渭南市合陽、澄城、白水、韓城和富平縣院圍繞渭北旱垣植被恢復,針對非法侵佔、過度利用林地、防護林管護等問題,推動行政機關全面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督促責任主體對損毀的林木依法補植復綠22.1畝。在農業面源污染和城鄉生活污染方面,渭南市檢察院指導潼關等4個基層院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摸排,共摸排應登記未登記污水處理設施39處,處理設施不規範運行線索5條。臨渭區院、富平縣院針對農藥包裝廢棄物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對土壤、地下水和農産品造成污染情形,督促行政機關落實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的各個環節,切實消除土壤污染。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面,潼關縣院督促相關部門修復礦山地質生態環境8處約65000余平方米,消除礦山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隱患2處。蒲城縣院以辦理北山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案件為契機,聯合縣法院在臥虎山建立生態修復法治教育基地,會簽《關於加強公益生態修復與社區矯正的協作意見》。圍繞黃河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今年2月,渭南市檢察院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共提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4件,促進傳統村落的合理保護利用,建設美麗渭南,留住三秦鄉愁。(文/圖 吳明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