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考古工作者在陜西首次發現宋金時期長條形窯爐,且保存狀況較好。
今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隊對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FD3-10-13宗地工程遺址進行了發掘。該遺址位於灃東大道以北、科源一路以東、科源路以西、灃東二路以南,年代為宋金時期。
在發掘區域內,考古人員共清理8座灰坑和1座陶窯。陶窯由窯室、煙道、火膛、窯門和操作間5部分組成。窯室平面呈東西向長條形,從現存部分推測應為拱頂、平底。豐鎬隊工作人員付仲楊告訴記者,從已公佈的資料來看,宋金時期長條形窯爐多發現于京津地區,在陜西還是首次發現。
考古人員發現,窯室內填土為紅褐色花土,土質較疏鬆,內含大量紅燒土塊和少量草木灰。窯門位於窯室東南角,用泥坯磚平砌封堵,縫隙間填塞泥土,內側經火燒後呈紅色。煙道位於窯室西壁中部。火膛位於窯室與操作室之間的生土梁中,自西向東共有9個。操作間位於窯室南部,其南部被現代排水管道破壞,東、西壁僅存北段部分。陶窯出土有筒瓦、板瓦、溝紋磚、泥坯磚和石塊等。從該窯主要出土磚、板瓦與筒瓦等情況可推斷,該窯址是用來燒制磚瓦等建築構件的。其周邊未發現同時期的陶窯,且窯室壁面粗糙未加修整,推測其應屬民窯。
從窯爐形制特徵來看,考古人員判斷,其可能來源於隋唐時期北方地區的多火膛連室窯。這次考古發現,為研究宋金時期窯爐工藝傳承與磚瓦手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陜西日報記者 趙茁軼 張琪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