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榆林9月18日消息(記者陳鏘 實習記者羅軻)借助視頻連線,審批可實現遠程踏勘;輕滑手機螢幕,農民可實現“雲種田”;技術人員在控制室輕點滑鼠,便可操控先進的現代化煤礦的機械設備.....
近日,記者跟隨“因數而新 陜耀未來——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報道組來到陜西榆林。從傳統粗放産業到高科技企業落戶,從智慧政府建設到農業物聯網應用再到産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榆林當地正以數字為翼,深耕技術創新孵化、産業低碳轉型、能源綠色開發,逐步實現從傳統能源基地向現代化數字城市的華麗轉身。
數字賦能優化政務服務
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政務服務中心注重改革引領和數字賦能雙輪驅動,實施了一系列便捷服務舉措,致力改善居民的辦事體驗。
在榆陽區政務服務中心,志願者向群眾介紹“刷臉取號”機器的操作步驟。前來辦事的群眾只需要通過微信搜索“榆悅辦”小程式進行提前預約,刷臉即可享受快速取號、到號提醒服務,約10秒鐘即可完成。
志願者引導群眾辦理“刷臉取號”操作(央廣網實習記者 羅軻 攝)
“我們堅持數字賦能改革引領,推出了‘榆悅辦’小程式,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既‘一次辦’又‘高效辦’。”榆陽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吳育營説。
該中心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平臺支撐作用,積極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在大廳佈置螢幕信息發佈、排隊叫號、自助服務、樓層引導、智慧讀卡影印、人流量監控分析等6個系統,配置了掃碼槍、掃描器、自助服務機、樣表機、自助存儲櫃、查詢機等智慧化設備,持續完善規範網上諮詢、引導服務。
此外,該中心還推出電子健康證,為食品生産經營、公共場所服務等行業從業人員提供便利。“以往至少一週才能辦下來的證,現在最多三天就能實現。”辦事居民説。
物聯網技術引領數字農業
吃飯,是農民關心的“頭等大事”。當面對天氣變化時,如何確保農作物得到及時的保護與管理,榆陽區現代農業産業園著力打造的數字服務平臺提供了一個思路。
“通過與平臺關聯的'榆陽新農人'App,農戶可以立即獲取養殖場的當前存欄數量、溫室大棚的即時溫度狀況,以及瓜果蔬菜的種植面積等關鍵信息,還能隨時管理自己的田地與圈舍。”榆陽區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管委會産業發展部部長李榮榮告訴記者。
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的日子已然成為過去時。如今,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線上“種地”,“指尖”就能輕鬆灌溉、排水、施肥、控溫。
李榮榮介紹,2021年底,榆陽區初步建成榆陽區數字農業産業服務平臺,目前已形成“1+9+X”系統框架,即1個數字農業産業服務平臺,涵蓋統一門戶、農品商城、共享農機、智慧防疫、農資商城、加工服務、物流服務、金融保險、農技學堂9大服務應用場景,平臺覆蓋全區12個鄉鎮的254家涉農主體,建成馬鈴薯、羊子、蛋雞、穀物雜糧示範基地18個,部署安裝氣象站、土壤監測農業物聯網設備320余套。
依託先進的農業物聯網信息採集技術,該區實現了對農業信息的快速、全面及多層次的實時監控。
科技增色打造數智媒礦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榆林市近年來樹立“依靠煤但不依賴煤”的理念,積極培育新質生産力,依託傳統産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助力高品質發展。
位於陜煤曹家灘礦業公司的煤礦生産調度指揮中心,集聚了上萬個煤礦安全生産控制點感測器,中心內的工作人員僅需要通過動動滑鼠,就能實現對井下設備的遠程控制。井下工人作業情況、設備運行進度、通風情況以及煤礦裝車等數據和畫面能夠實時傳輸回調度指揮中心大屏,一旦有發生異常,地面工作人員能及時發現、及時應對。
火車準備自動配煤裝車發送(央廣網實習記者 羅軻 攝)
“機器人的應用不僅將員工從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巡檢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65%,也有效減少了人工操作和干預頻次,大幅提升運行的安全性。”陜煤曹家灘礦業公司機電副總工程師王龍説。
近年來,該企業圍繞“網絡融合一體化、地質信息可視化、採掘系統少人化、安全系統預警化”全面發力,借助先進技術,按照無人化、少人化管控理念,逐步實現了“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慧化無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