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古城遺址發掘現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西元628年夏天,從長安出發的玄奘,翻越天山山脈,經過伊塞克湖,來到了西域的碎葉城,離城西行,又見數十座城塞,他在《大唐西域記》中寫道:“清池(伊塞克湖)西北行五百餘裏,至素葉水城(碎葉城)……素葉以西,數十孤城……”
2024年夏天,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專家田有前收到一張照片:藍天白雲下,9名中國考古隊員分工協作,在一座小丘上用手鏟清理黃土。他立刻給對方發去信息:“瓦列裏,我們的‘小土堆’怎麼樣了?”
吉爾吉斯斯坦考古學家瓦列裏·克裏琴科回復:“一切都好,‘小土堆’今年會有新的收穫。”
他們口中的“小土堆”,是世界文化遺産“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遺産點之一——吉爾吉斯斯坦紅河古城遺址的一部分。這處遺址被認為是中國史書和阿拉伯—波斯文獻裏提到的中世紀城市“新城”,正是玄奘當年尋訪過的“數十孤城”中的一座。
玄奘的足音遠去近1400年,借由藏在地層中的歷史遺珍,他與故鄉的後人在中亞跨時空相逢,因為考古,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文化交流再一次加深。
一
從張騫“鑿空”西域開始,中國與中亞的聯繫日趨緊密,雙方建立起的信任關係,使連接中西方的絲綢之路不再只是簡單的商貿之路,更是全方位的文明交流之路。然而,中國與中亞雖然有悠久的交往歷史,但長時間以來,國內對吉爾吉斯斯坦考古情況一無所知。包括新城、碎葉城在內的許多地名,在中國的史書上有記載,卻很少有學者去實地調查踏勘,只能借助別國文獻進行研究,這對增進兩國互相了解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缺憾。
2013年,中國開創性地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彼時,加強中國和中亞國家的文化交流,特別是開展聯合考古活動,成為一個亟待開拓的領域。
“憑藉絲綢之路申遺成功的東風,加之陜西又是絲綢之路的東方古老發源之地,在各種條件都已具備的情況下,作為陜西的考古工作者,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肩負起建立中吉考古交流的重任。幸運的是,建立聯繫的使命,落在了我身上。”回憶起自己開啟的考古“鑿空”之旅,田有前滿懷自豪。 這位考古學者是土生土長的渭南富平人,2005年從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碩士畢業後,一直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2017年,他聯繫了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歷史與文化遺産研究所,表達了希望與吉方開展合作考古的意向,對方很快回應:歡迎中國同行!早就想跟中國考古學界交流了。
合作一拍即合,當年10月,田有前與同事們應邀前往吉爾吉斯斯坦,對當地楚河及塔拉斯河流域的10座古代城址進行了考察,其中,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紅河古城)等3座城址成為調查重點。“這次活動收穫很大,雙方約定從2018年開始,開展古代城址聯合調查,並對紅河古城遺址進行相應的考古勘探、發掘和研究。”田有前説,這次聯合考古活動打開了中吉考古交流的大門,自此,雙方展開了在信息和人員層面的多樣互動。
“在考古發掘中,我們要對吉方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比如,他們對考古探鏟,也就是俗稱的‘洛陽鏟’很感興趣,人家點名要學,咱們細心地教,這就是有效的技術交流。”田有前對中吉聯合考古的前景非常看好,這種信心一方面源自中國考古輝煌成就積累的底氣,另一方面來自考古人對這份事業的感情。“我的夢想之一就是去史籍記載的地方考古,我相信吉方學者也想弄明白腳下這片土地曾經的歷史。”通過2018、2019、2023年三次帶隊赴吉爾吉斯斯坦發掘紅河古城遺址,田有前的夢想逐步成真。
二
“紅河古城遺址靠近碎葉城,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為了徹底弄明白這座古代城塞的全貌,田有前將成熟的考古技術帶到了吉爾吉斯斯坦,“我們利用在國內開展大遺址考古的經驗,運用考古勘探、RTK測繪(一種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高精度定位的測量方法)、無人機航拍、三維掃描等技術,首次對整個遺址進行了全面詳細地記錄。”經過測算,整個遺址區東西最長1800米,南北最寬1600米,總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隨後,他們將重點轉到了古城中的3號佛寺遺址。
“吉爾吉斯斯坦和俄羅斯考古隊曾經發掘過3號佛寺。中吉聯合考古隊重新發掘後,有了一些新的發現。”田有前介紹,中國考古隊在遺址周圍找到了唐代貨幣——開元通寶,“在中亞發現中國古代錢幣,説明當時兩地的貿易往來比較頻繁。”
貿易往來是文明間交流的基礎,一旦形成經濟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的關係,勢必會加深雙方的文化交流。“貨幣之外,這裡曾經還發現過一尊造像碑,材質是當地的紅砂岩,但樣式卻是中國的。”田有前的同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史硯忻博士解釋,佛教由西域傳入中國,後來逐步中國化,這尊佛教造像顯然是在當地雕刻的,卻採用中國造像風格,説明中國化的佛教回傳西域,深深影響了當地文化。
除了錢幣和造像碑,中國考古團隊在當地作業時,通過對比研究發現,紅河古城的城墻分內外兩重,與中國新疆境內發現的托帕墩協海爾古城、多浪古城、大河古城類似,“新疆的這幾個古城基本都形成于唐代,吉方考古學家認為紅河古城建於西元7世紀,兩地古城的存在時間有重合、樣式也雷同,從邏輯上説,它們是有聯繫的。但還要經過碳14測年,建立起一個遺跡、地層的年代序列,才能最終確認。”田有前對此十分樂觀,“碎葉城曾是唐代安西四鎮之一,留有中國文化烙印,碎葉城附近的紅河古城,自然也受影響。歷史的面紗正在慢慢揭開。”
“紅河古城就像一個十字路口,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在此交匯融合。”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瓦列裏·克裏琴科感慨地説:“除了絲綢之路,哪還能做到呢?”
從漢唐盛世到21世紀,從渭河平原到楚河谷地,絲綢之路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早已跨越山河,穿透時間,持續影響著中國和中亞國家的溝通交往。
三
2019年6月,中吉聯合考古隊在紅河古城發掘期間,習近平主席訪問了吉爾吉斯斯坦,併發表題為《願中吉友誼之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署名文章,文中特別提到了聯合考古。習近平主席在文章中説道:“我們願同吉方擴大人文交流。朋友越走越近,鄰居越走越親。雙方要提升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青年、媒體、聯合考古等領域合作水準,讓兩國人民心更近、情更深。”
“在吉國考古,我確實感受到了民心相通帶來的溫暖。”回憶起在中亞的經歷,田有前深有感觸。考古隊剛到紅河古城遺址時,聘請了附近村民當技工,一開始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只限于功夫電影,也不理解中國人為什麼千里迢迢到那裏考古。“我去吉爾吉斯斯坦3次,每次都帶一些茶葉之類的特産送給當地人,他們回贈葡萄酒,大家漸漸成了朋友。”經過長期友好地相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當地人了解了中國的發展現狀,同時認識到聯合考古的積極意義,經常邀請中國考古隊員去家中做客。
在中吉聯合考古工作中,田有前説自己深切地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聯合考古隊裏,不僅有中國的考古工作者,還有吉方的考古學家瓦列裏·克裏琴科、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考古學家熱尼亞、擔任翻譯的中國西北大學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以及參與挖掘工作的當地吉爾吉斯族、烏克蘭族、俄羅斯族村民,“大家文化背景、生活習俗不同,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聚在一起,從陌生到熟悉,相互適應,相互學習,建立了良好的友誼,保證了發掘工作的順利進行。”田有前説。
在考古發掘期間,瓦列裏曾説,中國同行們遠道而來,尊重他們的習俗和文化,探索著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人自己的過去,正是這種微妙的、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交流,使文明得以傳承和發展。田有前表示贊同,他堅信:“通過開展中吉聯合考古,兩國學術界之間的相互了解與文化交流將會更加深入和豐富,由此而建立起來的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與友誼,也必將更加深厚綿長!”(渭南日報記者 隋曉會 倪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