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佳縣:文旅融合讓古村落煥新顏
2024-11-06 11:48:37來源:陜西日報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榆林佳縣:文旅融合讓古村落煥新顏

佳縣木頭峪鎮木頭峪村(十一月五日攝)。 陜西日報記者 馬騰 攝

  11月5日,“打造‘千萬工程’榆林樣板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採訪活動走進榆林市佳縣,探訪佳縣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生動實踐。

  木頭峪村古稱浮圖峪,地處佳縣木頭峪鎮,是一個位於黃河中游的古老村落。這裡曾是晉陜一帶商賈往來的物資集散樞紐,一度成為客商雲集、店舖林立的商埠重地。

  一座座明清舊居、精緻的石雕、雕刻精美的老物件,讓人仿佛穿越回數百年前。與其他村落不同,木頭峪村山水環繞、古建眾多、景觀獨特、文化底蘊深厚,被錄入《中國建築年鑒》。11月5日下午,木頭峪古鎮景區內歡聲笑語不斷,人們在這裡觀演出、賞民俗、品非遺,感受“黃河第一村·千年木頭峪”的獨特魅力。

  近年來,借著文旅融合的“東風”,木頭峪村不斷加強開發和保護工作,先後榮獲全國古民居保護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國家傳統村落、陜西省鄉村振興示範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等稱號。

  “2023年,木頭峪村以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創建為契機,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綜合品質提升,深入挖掘木頭峪的文化資源,建成十余處文化展館。”木頭峪鎮鎮長王雄飛説,“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在木頭峪古鎮景區打造了生態樂園、夏日戲水樂園、冬日戲雪樂園,全力滿足遊客‘食、住、行、遊、購、娛’的需求。”

  木頭峪古鎮是佳縣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2023年,佳縣在黃河沿線佈局建設棗文化博物館、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黃河船夫館、古鎮家風文化基地、民俗農耕體驗基地等文化載體,讓70公里黃河古村風情帶處處有變化。

  地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北端的赤牛坬村,是佳縣一個有800多年曆史的古老村落。300多孔富有陜北特色的窯洞“鑲嵌”在青山間。

  如今,經過不斷修復,赤牛坬村原本不起眼的“老窯洞”變成黃土地上的網紅景觀,吸引遊客前來打卡。赤牛坬村的舞臺上,頭綁羊肚巾、扛著農具的農民演員原汁原味再現農村生活場景,讓遊客沉浸式體驗陜北民俗文化。

  文旅搭臺,經濟唱戲。通過文旅融合,佳縣一個個古村落正煥發新的光彩。

  “我們將持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鄉村建設典型案例經驗,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和産業發展,重點打好‘紅色、黃河、白雲山’3張文旅牌,發展壯大特色産業,帶動群眾和村集體經濟持續穩定增收,以文化賦能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佳縣文旅局局長陳衛軍説。(陜西日報記者 馬騰 通訊員 王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