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佳縣赤牛坬村:山溝溝興起“文旅熱”
2024-11-18 10:41:07來源:光明網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陜西省榆林市佳縣赤牛坬村:山溝溝興起“文旅熱”

赤牛坬村景色。劉玉川攝/光明圖片

陜西省榆林市佳縣赤牛坬村:山溝溝興起“文旅熱”

赤牛坬村村民進行民俗表演。雷玉嬌攝/光明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走進鄉村看振興

  “榆林有鎮北臺,西安有兵馬俑,誰會跑到赤牛坬這個窮山溝溝來?”電影《高高山上一頭牛》中,當地村民高又責在面對村委會班子提議時發出的疑問,也映射出當時很多村民的內心想法。

  赤牛坬村,坐落于陜西省榆林市佳縣城南40公里的黃河近岸,四面龜山環抱,山大溝深,土地貧瘠。

  “我們這兒沒有礦,沒有風景名勝。你説,咋發展?”回溯當年摸索前行的過程,赤牛坬村黨支部書記高根強嘆息道,那時村民們焦慮的聲音時常縈繞在他的耳邊。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一天天過著,村裏很多人就想往外走。針對這種情況,村“兩委”班子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帶著有想法、肯用心、善謀劃的村民,到外地考察調研。

  高根強説,經過深入考察學習,並廣泛徵求意見後,村“兩委”結合本村資源稟賦和獨特優勢,確定了以農耕文化旅遊業為主導,建設“紅棗名村、旅遊新村、美麗鄉村”的發展目標和以黃土地貌及特色建築體奠基、以民俗文化及農耕文化鑄魂、以産業導入及融合發展塑形的發展思路。

  方向有了、路子定了,下一步就是付諸行動。先從哪著手?“咱們村有許多使用過的老物件,可以集中起來辦展覽。”赤牛坬村村民高衛勤靈機一動,“還可以來場實景演出,村民平時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拿起鋤頭就是農民,放下鋤頭就是演員,把咱們的原生態農耕文化展示一下,説不準遊客愛看呢!”

  “這想法好!”“就這麼辦!”村民們聚在一起,紛紛叫好,並不斷有人補充新的好點子。

  就這樣,在大家集思廣益下,村裏開始充分挖掘“老物件”“老窯洞”“老農民”“三老”的文化潛力和價值,推動“農具”變“道具”、“窯洞”變“客房”、“農民”變“演員”,走上特色鄉村旅遊的新路子。

  “具體是怎麼做的?”記者好奇地問。

  高根強娓娓道來:首先是讓“老物件”講述文化。村民蒐集整理出來不用的家居擺設、手工藝品、農具等傳統生産生活用品,保護修復後集中陳列,打造出陜北首家成規模的民俗博物館,68間展廳展室展出展品15萬餘件,展現陜北源遠流長的黃土文化和農民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高根強一臉興奮和自豪,“還有就是讓‘老窯洞’留住鄉愁,村裏依託原有山形地貌,對核心區域的上千孔老窯洞建築群進行翻修改造,依勢造景,建成具有陜北特色的窯洞建築群,展示窯洞這個黃土高原代表性建築的發展史”。

  “再就是讓‘老農民’走上舞臺。”高根強介紹,“我們以重現農耕記憶為主題,半山半水為舞臺,村內150余名老農民為演員,再現日常生産生活情景,打造出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高高山上一頭牛》。”

  “這場實景演出可是我們村的‘金疙瘩’,全國各地的遊客都喜歡看。”11月14日,剛送走一撥觀演完畢的遊客,赤牛坬村駐村第一書記薛楠楠就熱情地跟記者聊了起來,“演出都由村民自演,帶動了160多名村民就業。大家有事幹,也就有了盼頭,心也就安定下來。”

  一組數據證明薛楠楠所言不虛:自2016年開演以來,《高高山上一頭牛》已演出1000多場,平均每年為每位參與的村民增收6000余元,最高可達上萬元。

  2022年,由國家鄉村振興局和陜西省鄉村振興局指導的鄉村振興題材電影《高高山上一頭牛》開機拍攝。2023年,該影片斬獲第二屆香港紫荊花國際電影節“最佳鄉村振興影片獎”。

  “這部影片講出了我們赤牛坬村質樸生活的真善美,也見證了我們村的奮鬥成長歷程。”赤牛坬村村民、退休老教師高思茂感慨地説,“這就是我們村的故事,它持續溫暖和鼓舞著我們每一個赤牛坬村人。”

  據了解,為推動鄉村旅遊蓬勃發展,赤牛坬村持續探索,採取“村集體+公司+農戶”的模式,將村內的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開設公司管理運營景區,2024年以來共為村集體增收120萬元。同時,村裏還成立紅棗、手工掛麵等5個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興辦農家樂,吸納就業100余人,戶均增收4萬元以上。

  如今,赤牛坬村的民俗文化旅遊已成為當地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據統計,2023年,赤牛坬村接待遊客28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60萬元,村集體收益達1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6萬元,人們真正捧起了“文化碗”,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致富路”。赤牛坬村也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入選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

  “這些是榮譽更是鞭策。我們將繼續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培育文明鄉風,讓村民的‘旅遊飯’越吃越香。”高根強説。(光明日報記者 李潔 張哲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