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期間舉辦的“節能降碳中國行動”主題會上透露,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産業鏈。而西安,就是全球新能源産業版圖上的一座“重鎮”。
只需充電1秒鐘,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便可增加1公里。11月15日,在西安新落成的全液冷超充電站,記者親身體驗了這一驚人的充電速度。整個過程包括插充電槍、掃碼、拔充電槍和自動支付等。駕駛人喝杯咖啡的時間就能完成充電,隨後車輛便可滿電出發。
破 局
新技術破解“里程焦慮”
“點開手機應用,就能看到離我最近的空閒超級充電樁,相關信息一目了然。”西安新能源汽車用戶王雲對記者説,借助電子地圖,可以輕鬆掌握附近超級充站點的分佈和使用情況。
近日,王雲家附近兩座全液冷超充電站正式投運。此次投運的兩處充電站分別位於鳳城八路和朱宏路立交橋下。兩站共設100個標準充電車位和20個超級快充車位,是目前西北地區規模較大、配套設施較完善、技術規格較高的充電站。
據了解,此次投運的兩處充電站採用全液冷超充系統,和傳統風冷充電樁相比,全液冷超充系統散熱能力更強,充電速度顯著提升,最快可實現“一秒一公里”的極致便捷充電體驗。
只有數量充足、佈局合理的充電站才能有效緩解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據了解,截至2024年9月底,陜西省建成投運公用及專用充(換)電站4141座,各類充電樁6.32萬個,實現了陜西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
今年5月,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陜西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提出加強縣鄉、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佈局建設,實現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
“充電樁建設無疑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的關鍵。”陜西歐亞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作為一直專注于充電樁生産、製造及研發的企業,該公司已在西安及周邊地區投放了3000余個充電樁。未來,在利好政策的加持下,這一數字有望倍增。
強 鏈
儲能發展“進度條”刷新
今年5月,國內行業領先企業匯川技術投入16億元,宣佈在西安建立匯川技術西部總部與研發中心以及儲能與電源系統製造基地,預計達産後年産值為100億元。
行業巨頭在西安的投資動作投射出西安儲能市場的火熱。其中,西安本土儲能企業的加速發展亦有目共睹。
9月,由西安千帆翼數字能源獨立研發的“FSP-M130B1型儲能變流器”順利拿到業內首張符合新國標要求的130kW儲能變流器認證證書。作為一家初創僅一年的企業,“一舉拿下”符合新國標認證要求的證書可謂表現出色。
據了解,儲能變流器在儲能系統成本中約佔15%~20%,在儲能系統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新能源發電技術的不斷發展,提高轉換效率、減少能量損失,是提升儲能系統整體性能的關鍵。
“聚焦于新能源賽道中的儲能變流器,是因為考慮到雖然我們團隊規模小但具備較強的研發實力。‘集中力量在關鍵點上實現技術突破’是我們團隊的定位。”西安千帆翼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黃文博説。
工信部發佈的《新型儲能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稱,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製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將進一步壯大,産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培育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
依託西北地區廣闊的儲能市場,陜西發展儲能産業大有可為。據了解,目前已有6所陜西高校設立了儲能專業,為儲能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儲能賽道上,陜西軍團將不斷“壯大”。
展 望
綠能潮起三秦大地
隨著光伏、風電等綠色能源的發展,儲能技術“應運而生”。憑藉無限“風”“光”,儲能産業也迎來了千帆競渡的風口。
記者發現,陜西儲能産業的發展有內在的邏輯,其中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新能源産業的迅猛發展。據了解,近年來陜西太陽能光伏和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産業鏈的産值規模均已超過千億元。“新能源産業的快速發展為新型儲能提供了完善的製造環境和供應鏈基礎,營造了良好的企業成長氛圍。”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近期,陜西省先後出臺《陜西省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5年)》《陜西省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實施方案》,為打好新能源高品質發展“綠色牌”,明確提出引導新型儲能重點佈局在陜北、關中渭河以北新能源富集區域,並且推動新型儲能多場景應用。
在西安,深圳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盛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綠能慧充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等一眾知名企業紛紛佈局儲能産業,助推區域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不斷提升。
新能源東風勁吹,陜西闊步前行。目前,陜西正積極引進和培育新能源企業,推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同時加大對儲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速形成“新能源+儲能”及源網荷儲一體化産業體系。
“風光”無限好,“儲能”動力足。綠色能源的“澎湃”之力,正在助力三秦大地邁出更堅實的高品質發展步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驍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