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丨陜西省政協委員李楓艷:用心用情用力 以“民聲”促“民生”
2025-01-18 18:39: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張雨晨):1月15日—19日,政協陜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西安召開。來自各行各業的政協委員們圍繞中心大局和本職工作積極暢所欲言、獻計獻策。

  兩會期間,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新城區副區長李楓艷積極參政議政,特別將關注點聚焦于“民生”這一核心議題,做好社情民意和提案工作,以實際行動展現了責任擔當與為民情懷。

兩會之聲丨陜西省政協委員李楓艷:用心用情用力 以“民聲”促“民生”

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新城區副區長李楓艷

  打造中山門景區 點亮城市更新之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近年來,作為國家戰略的城市更新行動在我國各大城市深入推進,已成為城市充分挖掘存量潛力、提升發展韌性、實現社會與經濟效益雙增長的普遍實踐。

  今年兩會期間,李楓艷帶來有關“打造‘中山門景區’”的社情民意。

  截至目前,西安的城鎮化率達到79.88%,城市發展由增量建設向存量更新轉變。李楓艷表示,位於西安市新城區西南的中山門街道具備了整體打造“中山門景區”的條件與優勢。

  “中山門街道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位於‘大明宮遺址公園--火車站--古城’重要歷史文化軸上,整體打造提升後能進一步凸顯西安歷史文化價值內涵,更有利於西安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李楓艷介紹,此外轄區交通便利,文旅配套設施完善,同時還有永興坊、東嶽廟、東新街、民樂園步行街區等眾多景點。她認為,中山門景區打造帶來兩類經濟效益,可以共同創造稅收高點;能夠實現原住民安居樂業、遊客樂享古城,同時解決群眾就業,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如何讓身邊的資源合理利用,讓城市經濟發展“更活躍”?

  李楓艷詳細説明瞭關於“中山門景區”未來打造發展的建議:“用城市更新的工作模式,以打造城墻內古城景區為目的,以産業發展及金融路徑邏輯為保障,多維度考量項目策劃。”

  她表示,一是規劃先行。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明確城市更新的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措施,並出臺“中山門景區”整體更新規劃、制定相應實施細則,進行“兩保三高”指標分析,將中山門景區劃分線路,同時按節點進行項目庫策劃和實施。

  二是保障托底。成立西安市區兩級專項工作組,建立“1+N”專家工作營,全面推進項目從《體檢評估》—《項目策劃》—《專項規劃》—《實施方案》—《金融機構可行性研究方案》。

  三是全面打造。打造旅遊景區片區,將轄區諸多景點串聯起來,形成區域特色旅遊線路;對公共空間進行升級改造;規範調整街區業態,如統一引入餐飲、文化旅遊相關産業,更換統一門頭牌匾,形成規模效應;金融街片區逐步過渡為文旅金融;以小東門鬼市再現為主題,定時于小東門順城巷以南區域進行擺攤設點;在尚儉路東新街丁字口以南尚儉路兩側規劃夜市,于晚8點至2點後設置為步行街,使遊客吃得好、留得住。

  “我們要把城市變成有歷史文化的風景,讓城市更新更有內涵,擦亮‘中山門景區’這張西安文旅新名片。”李楓艷説道。

  關注中小學教育 促進校外實踐高品質發展

  2025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校外實踐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是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踐鍛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從而實現理論和實踐協同育人的目標。

  針對社會關注極高的教育問題,李楓艷提交了“關於加強中小學校外實踐教育的建議”的提案。

  李楓艷認為,近年來,雖然各中小學持續開展校外實踐活動、探索建立校內實踐基地,在協同育人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尚不能滿足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需求,仍存在諸多不足。

  “目前,校外實踐教育體系化不完善,教育效果有限。校外實踐多數是零散活動,缺乏整體規劃、缺少分階段教育目標,整體育人效果有限。且存在校外實踐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品質不高,實踐項目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校外實踐教育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她説道。

  對此,李楓艷建議:一是完善頂層設計,打造一體化校外實踐育人體系;二是強化資源保障,鍛造全方位校外實踐保障體系;三是創新評價引領,激活校外實踐教育高品質發展活力。

  李楓艷表示,校外實踐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必須做好頂層設計。要制定《校外實踐教育規定》,整體架構區域校外實踐教育,形成系統化育人模式。同時,構建校內外協同育人機制,制定合作育人的規章制度,確保校外實踐教育有章可循、有序開展。

  “我們還要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場所資源庫,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公益場所承擔校外實踐教育任務,形成全社會育人的良好氛圍。”李楓艷補充道。

  在談到如何保障校外實踐教育的品質時,李楓艷指出,要打造高水準師資隊伍,加強對實踐教學教師的培訓,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推進校外實踐教育課程建設,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實踐性課程比例。她表示,還要創新評價引領,完善評價體系,將校外實踐教育納入督導內容並定期督導。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和手段,激發校外實踐教育的活力。

  “當前,加強校外實踐教育,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進行實踐鍛鍊,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們的目標是讓校外實踐教育成為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推手,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李楓艷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