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橫山:沿門子秧歌鬧新春
2025-02-07 10:54:2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正月伊始,榆林橫山迎來了一項充滿濃郁傳統韻味的民俗活動——沿門子秧歌“鬧社火”。隨著震天的鞭炮聲和歡快的鑼鼓聲響起,秧歌隊伍挨家挨戶進行拜年表演,為新春佳節增添了熱鬧喜慶的氛圍。這一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民俗活動,在正月期間走街串巷,將新春的祝福與歡樂送到家家戶戶。

榆林橫山:沿門子秧歌鬧新春

橫山古水村秧歌隊拜年

  2月7日,橫山區古水村文化廣場上,秧歌隊的隊員們早早集合,他們身挎腰鼓,身著鮮艷的傳統服飾,手持彩扇,精神抖擻地出發。從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古水村的這支秧歌隊伍都會穿梭在村裏,為村民拜年。今年,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60多名7歲至22歲的學生踴躍加入,讓古老的秧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12歲的吳浩宇在爺爺的鼓勵下,從縣城回到老家,加入串門子拜年的隊伍。他興奮地説:“我特別喜歡打腰鼓,在學校的時候也學過,回老家給爺爺奶奶他們表演,我感到非常高興。”放寒假回到家鄉的大學生吳浩濤也積極報名參加沿門子秧歌表演。他表示:“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將這些寶貴的民俗文化傳承下去。”儘管每天行程滿滿,但秧歌隊的隊員們始終熱情飽滿。

榆林橫山:沿門子秧歌鬧新春

青少年加入了古水村秧歌隊

  一大早,古水村的村民們就將家裏家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在門口燃起鞭炮,熱情迎接秧歌隊伍的到來。鞭炮聲響過,秧歌隊伍熱熱鬧鬧地涌進了院子。打頭陣的是傘頭,他們是整個秧歌隊的靈魂人物,花傘在他們的手中靈活轉動。傘頭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與熱情,唱出即興編就的吉祥話傳遍整個院子:“新春來到福滿門,古水村裏氣象新,秧歌拜年送吉祥,家家戶戶喜盈門。”

  鼓手們站在院子一角,鉚足了勁,敲的鑼鼓聲震耳欲聾。腰鼓隊員們隨著鼓點節奏,翻騰跳躍,打出了黃土地上的精氣神,手持彩扇的隊員們則像一群靈動的彩蝶,紅的、綠的、黃的扇面交織在一起,在院子裏形成一片絢麗的花海,熱鬧非凡。

  村民們圍在四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表演正酣時,熱情的村民還會端上裝滿糖果、瓜子的盤子,遞在秧歌隊裏娃娃們的手中,嘴裏念叨著:“娃娃們,辛苦啦!快吃點甜的,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娃娃們接過糖果瓜子,滿臉都是高興的勁兒。整個院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濃濃的年味在村莊裏瀰漫開來。

  “沿門子秧歌是我們陜北過年必不可少的活動,看到秧歌隊來拜年,心裏特別高興,感覺這年才過得有滋味。”古水村村民吳偉雲説。

  沿門子秧歌是橫山農村過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凝聚村民情感、傳承鄉土文化的紐帶。古水村秧歌隊組織者吳文根感慨道:“沿門子秧歌在我們村流傳了這麼多年,是我們過年的盼頭。這不僅是一項活動,更是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文化。老一輩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漸漸退出秧歌隊伍,今年,這些孩子們的加入,使得我們的沿門子秧歌的傳承有了希望,民俗文化就是要靠一代又一代的人接續傳承,讓子孫後代都能記住這份濃濃的年味。”

  據了解,陜北秧歌沿門子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時期,它承載著驅邪祈福、祈求豐收的美好願望,在歲月的長河中逐漸演變為春節期間拜年祝福的重要年俗。如今,這一傳統民俗活動不僅是陜北人民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增進鄰裡感情、促進鄉村和諧的重要紐帶。(文/圖 吳文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