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春天的步伐,渭南正式開啟“兩會時間”。2月17日,政協渭南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
委員報到
除了好奇政協委員都帶來了哪些提案和建議?你是否還想問,在“兩會時間”之外,委員們平時都在忙些什麼,這些提案從何而來,又帶來怎樣的改變?
政治協商,商的是“百家言”,凝的是“一條心”。
可能有人會問,政治協商都協商什麼?答案就藏在市井巷陌的“煙火氣”裏——菜市場的“公平秤”、校門口的“護學崗”、家門口的新公園……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瑣碎事,件件都連著民生、係著民心。
“口袋公園” 幸福樂園
推門即見“協商廳”。樓梯間電動車亂停放的紅線警示變成綠勾,垃圾分類督導欄新增了笑臉貼紙,高層水壓不穩的投訴記錄被“已解決”印章覆蓋……這是王建利委員的履職登記表,密密麻麻的履職筆記裏,藏著社區治理的“通關秘籍”。在渭南,133個委員工作室紮根城鄉、企業、學校、醫院等地,如同毛細血管般延伸,在社區樓宇間架起“民情氣象站”,于田間地頭搭起“民意收集站”,實現了基層履職平臺全覆蓋和履職平臺對所有委員全覆蓋。牢騷聲裏煉“真金”。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的亂象曾一度讓樂天國際大廈的居民“火大”……有委員聽到居民的“牢騷”後,馬上來到現場,跟著居民推車找插座,陪著物業算安全賬,委員、業主、物業、城管坐著小馬紮在小區開協商會,商量解決辦法,最終消除了安全隱患。類似“飛線充電”“廣場舞擾民”“買菜累”“看病難”等問題,通過政協“民聲翻譯官”,讓老百姓從“反映者”變成“話事人”,用集思廣益的方式協商解決之道,推動實施了多項民生實事。
農技專家助豐收
“立體協商”轉魔方。在一場田間地頭召開的督辦會上,圍繞小麥種子科研問題,來自經濟、農業、宣傳等不同領域的委員與農業專家、農戶代表共同協商種業發展事項。這樣的“立體協商”模式,已成為渭南政協的創新品牌。通過“小分隊式”上門督辦,他們解決了城區群眾供暖、農村群眾行路難等民生痛點,更形成一系列機制,讓“微協商”“微督辦”規範化開展,將“委員提、部門辦”的單向流程升級為“共同議、合力辦”的互動閉環。
在渭南,政治協商既有站在雲端謀全局的視野,也有蹲在田埂聽民聲的情懷,委員們圍繞改革發展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等,協商形式更加靈活、更加經常。
民主監督,問的是“真需求”,盯的是“實效果”。從沉浸式調研到靶向式討論再到閉環式督辦,委員們通過提案、視察、調研等方式對政府重點工作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監督,以協商式監督的獨特方式,讓政策執行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綠意盎然,城市如畫
蹲出來的處方。梁振斌委員是一名中醫,他在與患者的聊天中聽説東垣鐵路橋是“卡脖子路”,於是“跨界”當起了“交通偵探員”,頂著烈日測車流、訪居民、翻檔案,找準了“腸梗阻”癥結。他撰寫的《關於暢通東垣鐵路橋交通瓶頸的緊急建議》,促成“堵心路”變身民生工程,被列入2024年十件民生實事。其實,政協的“民生雷達”24小時都在不間斷掃描,委員們常常走進社區、村莊,在拉家常中打開話匣子,將“草根聲音”轉化為調研課題,讓群眾“説話有門”,民主監督“長出牙齒”。閉環裏的溫度。大寨村公交車站的故事,藏著“事前問需——事中問計——事後問效”監督閉環的“密碼”:村民抱怨“進城要繞十里路”,政協立即介入調研;部門承諾“儘快解決”,委員掐著表盯進度——19天后,公交車開進了村口。委員不僅是問題的“發現者”,更是解決方案的“推動者”,他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小切口”靶向監督,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辦事有路”的便利。
非遺進校園 文化潤童心
老百姓的口碑。從藍天白雲常駐渭水之濱,到街頭巷尾新增的“口袋公園”;從社區健身器材的迭代升級,到“非遺進校園”“秦腔惠民演出”的文化滋養;從“校車專線”護航求學路,到外賣封簽守護“舌尖上的安全”……這一幕幕市民可感可及的暖心變化,離不開政協民主監督背後的民生情懷。加裝的電梯是否正常運行?新建的農貿市場是否方便?政協的“回頭看”小組帶著整改清單挨個實地驗收。這些實打實的舉措,贏得了百姓的讚譽。
2024年,15項“柔性監督”成果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剛性落實”,26條關於辦好民生實事的對策建議得到有效解決和推進,實現了“平等深入協商、增進理解認同、共促問題解決”的良性互動。
參政議政,提的是“心頭事”,繪的是“發展圖”。提案之“提”,為民發聲;提案之“案”,落地有聲。緊扣“國之大者”“市之大事”“民之關切”,一份份提案將萬家燈火裏的民生期待,轉化為助推發展的務實良策。
“印”領“渭”來
把建言獻策之“智”轉化為改革攻堅之“勢”。陰國富委員的《打造渭南印包裝備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的建議》,催生了産業鏈升級。市生態文明建設委員工作室與科研院校合作,聯合開展生態科技研發、科技創新改革,榮獲陜西省林業科技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政協委員來自社會各界,他們中有企業家、專家學者、技能人才等各行各業的代表,他們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將“紙上建言”轉化為“地上實績”。把民生訴求之“盼”轉化為幸福生活之“甜”。在蒲城縣堯山鎮六合老口味果蔬專業合作社,縣政協組織專家鑽進大棚,把種瓜難題變成産業升級的路線圖,帶動群眾致富能力一路“節節高”。委員們不僅幫著建大棚、引技術,還盯著品牌闖市場,直到把小香瓜送上農高會的領獎臺。這些年,“政協在身邊”“委員在身邊”“聯繫在身邊”“服務在身邊”已在秦東大地蓬勃開展。
大棚瓜果惹人愛
把制度設計之“優”轉化為治理效能之“實”。在政協的“諸葛會”上,印刷廠老闆與電商主播共謀物流方案,果農和冷鏈專家同算“鮮果賬”,非遺傳承人與文旅策劃師碰撞創意火花……在專家、果農、企業老闆的熱烈討論中,一個個難題找到了破解之道。2024年,市政協形成參政議政成果246件,各黨派團體提交提案236件、反映信息315篇,辦結提案568件,委員們的提案和建議成為打開百姓美好生活之門的“金鑰匙”。
城市一角
“人民政協要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重要著力點,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願望,抓住民生領域實際問題做好工作,協助黨和政府增進人民福祉。”
春回大地,政協的“協商基因”在這片沃土上持續生長,民主的根系愈發茁壯。當政治協商的“同心圓”裏激蕩著基層治理的智慧火花,當民主監督的“透視鏡”具象成萬家燈火的幸福清單,當參政議政的“轉化器”將街談巷議淬煉成發展良策,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正在秦東大地升騰。(渭南市委宣傳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