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在西安安森智慧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對即將下線的新型防爆巡檢機器人進行性能測試。吃準這個細分領域的紅利,該企業防爆巡檢機器人的市場佔有率、持續運行率均居全國第一。
“1台防爆巡檢機器人,再加上配套的人工智能雲臺和軟體平臺,便能實現對一座天然氣城市場站的無人化巡檢。”安森智慧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杜方穎説。
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未來産業發展的重點。當前,陜西積極開展機器人産業鏈提升行動,基本形成了以西安、寶雞為主體,咸陽、渭南、漢中為支點的空間佈局,一批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走到全國前列。
目前,西安擁有工業機器人約1萬台,全市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50台/萬人。2024年,陜西省機器人産業相關企業營業收入達70億元,發展動能澎湃。
産學研融合 助力智慧化升級
老牌國企擠進了智慧機器人新賽道,靠的是什麼?
位於寶雞市岐山縣的陜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隸屬陜西電子信息集團,是陜西省機器人産業鏈重點企業。公司研發的工業機器人諧波減速器,被稱為“機器人的關節”,多次應用於探月工程嫦娥六號等國家重大項目。
“近年來,市場發生變化,對諧波減速器的品質有了更高要求。為此,我們向高校借智借力,共同解決‘卡脖子’問題。”陜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科研保障部部長李蕊説。
2024年初,陜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組建的陜西省“四主體一聯合”機器人減速器技術校企聯合研究中心,通過了省科技廳驗收,成為産學研融合的新陣地。
“針對傳統諧波減速器壽命較短的問題,我們聯合西安交通大學進行齒輪倣真試驗,研發出新型齒輪,延長了減速器的壽命,提升了減速器的精度。”陜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諧波傳動研究院院長胡彩俠説。
産學研密切融合,讓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更高效。在此背景下,陜西一批工業機器人企業發展迅速,一手抓市場,一手抓科研,在行業內持續開疆拓土。
西安達升機器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西安本土孵化、培育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在産學研的助力之下,不斷攀向新的高峰。
“高校在相關領域研究得較深較透,而企業在市場上摸爬滾打,最懂客戶的需求,雙方有高度的互補性。”達升科技行政人事主管劉順傑説,此前,公司在攻關機器人通信定位技術的過程中,與本地高校進行了深度合作。
“原先是我們在做這個項目,後來了解到西電、西安交大在通信定位技術上有獨特優勢,便有了合作意向。最終,相關技術成果成功運用在一款非標機器人上,助力多個家電企業智慧化生産。”劉順傑説。
依託研發優勢,達升科技不僅打造了20多款工業機器人産品,解決了汽車合裝、電力裝配、乳品包裝等行業的痛點難點,還提供了從軟硬體、演算法庫到調度系統、數據平臺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助力工廠智慧化升級。
“得益於此,我們實現了從‘賣産品’向‘賣方案’的轉型。如今,我們的合作夥伴中,約90%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劉順傑説。
攥緊核心技術 把握創新主動權
機器人産業是科技密集型産業,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了産業的發展速度、品質和競爭力。核心技術是要不來的,必須要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陜西秦川高精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是陜西機器人産業頭部企業,在工業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行業深耕多年。該企業整合工業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性能測試資源,建立了國內最大的RV減速器測試平臺。
“RV減速器佔工業機器人成本的30%。我們的産品各項性能指標與日本的産品不相上下,價格卻降低了三分之一。主要産品工業機器人RV減速機入選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重點産品名單。”陜西秦川高精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華平説。
該企業採用“揭榜挂帥”的方式進行資源配置和價值鏈整合,目前已形成五大系列、30多種規格、140多種速比、200多個連接方式的減速器産品。産品銷往廣州、深圳等地,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全向自由行走、高精度對準測量、多車智慧調度規劃……深耕移動機器人領域多年,西安航天賽能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
“在航空航天、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大件、超大件特別多,通常被拆分成若干件進行運輸,到目的地後再進行組裝。”航天賽能總經理助理姚貴生介紹,對於動輒數十米長、數十噸重的模組化産品而言,如何確保組裝的精度、速度是一大挑戰。
“移動機器人可以對兩個裝置的位置、姿態進行測量解析,從而實現快速、精準對接。”姚貴生説,有了移動機器人,飛船艙段、風力發電機等“大國重器”組裝得又快又準,平均對接時間在5分鐘以內,對接精度達亞毫米級。
“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姚貴生介紹,公司的移動機器人實現了完全國産化,拿下國內約70%的市場份額,年産值達1億元。
推動集群發展 打造産業新品牌
獨木難成林。企業之間形成上下游銜接、左右岸配套的集群體系,能夠有效解決單打獨鬥面臨的很多難題。為此,陜西加快機器人産業集群發展,加速構建産業生態體系,推動形成區域産業品牌。
位於寶雞市陳倉區的陜西機器人智慧製造産業園,累計培育企業、創業團隊近40個,90%的企業有自己的知識産權。
“圍繞機器人産業,我們整合科技創新的各種資源,為企業提供金融、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務,加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企業發展。”陜西機器人智慧製造産業園總經理王明艷説。
陜西坤威智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該園區入駐企業。公司技術經理王平利説:“我們的絕活是對企業生産線進行智慧化改造。這套系統用於軸封生産線的智慧化改造。相比傳統人工生産線,改造後的生産線效率至少提高50%,並且能實現無塵環境。”
據了解,陜西省將進一步發揮機器人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速産品應用推廣,通過企業間合作與交流,促進技術轉移和人才流動,推動産業創新集群形成和壯大。
人工智能興起,賦予了機器人更高的智慧化、靈活性與效率,牽引機器人加速“進化”,將進一步推動機器人産業升級。預計到2026年,陜西將打造智慧機器人、智慧算力等5個産業集群,人工智能(大數據)産業鏈發展規模實現新突破。(陜西日報記者 劉坤 陳志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