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賦能 助機器人産業聚鏈成群
2025-03-14 10:17:52來源:西安晚報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科技創新賦能 助機器人産業聚鏈成群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314100239

中航創世機器人展廳,工作人員正在向參觀者介紹産品信息。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竇翊明 攝

  3月12日,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組織21家中省市媒體,深入我市碑林區等地,實地感受“西安智造”的硬核科技成果與創新場景,探訪西安科技硬實力。

  航空科技賦能

  康養機器人背後“黑科技”滿滿

  “下肢康復訓練系統的每個感測器,可以説都蘊含著航空基因。” 3月12日,記者一行走進位於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的中航創世展廳,公司的兩款“智慧康養機器人”特別引人注目。

  中航創世學術經理王偉為記者們進行了現場講解和演示。在工作人員操控下,機器人一會兒“伸腿”,一會兒“收腿”,協助下肢失能“患者”進行步態訓練。

  據介紹,該康復系統採用全電動五維體位調節,可模擬人體從仰臥到直立的漸進式體位轉換,並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時調整訓練強度、步態軌跡和助力大小,讓訓練過程更加“絲滑”,讓長期臥床的患者實現“病床到站立”的安全過渡。

  別看這些機器人外表簡單,背後卻是滿滿的“黑科技”。

  “這些機器人身上集成了多項核心技術,包括機器人技術、航空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每款産品都是航空品質與匠心的結晶。”王偉表示,通過航空級傳感網絡與患者動態數據演算法大模型,系統能實時捕捉患者多項生理數據,通過多感測器精確檢查和智慧評估,相比傳統治療方法和設備,能夠協助患者精準地康復。

  上下肢運動康復訓練系統、脊柱康復訓練與評估系統、手功能綜合訓練系統、國際首創的“雲榻”智慧護理機器人……如今在企業展廳,企業十餘款自主研發的智慧康養機器人,構築起覆蓋全場景的康復矩陣。公司産品進駐全國3000余家醫療機構,服務輻射30余省市及海外,惠及數百萬患者,更完成從“1”到“N”的裂變式增長。

  “我們還建立了國際首個康復雲生態圈,實現針對醫療機構和患者的大數據支持。目前還有幾款産品也在持續研發中。”中航創世運營總監李士祥表示,隨著技術創新與發展,未來會有越來越多應用到不同場景的機器人産品,讓機器人技術惠及更廣大的領域和人群。

  産業帶全程“陪跑”

  助企業從“0”到“1”再到“N”

  從填補國內空白到走向國際市場,中航創世用8年時間完成技術突圍之路,一路見證著西安硬科技企業的創新爆發力。而其成長的背後,也離不開碑林環大學創新産業帶的全程“陪跑”。

  “當時這個年輕人背著臺筆記本電腦,來找我們聊項目,當時他們的機器人想法還停留在圖紙上……”回憶起與中航創世創始人賀琛初次接洽時的場景,碑林環大學創新産業帶管委會副主任丁亮時隔多年仍歷歷在目。

  “他的熱情和幹勁讓我們很感動,後來我們邀請了些行業專家、技術專家,共同來把關這個項目。大家一致覺得這個項目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丁亮回憶説,“後來得知這個項目是中航工業集團特批的第一個出來創業的項目,很快就把這個項目承接了下來。”

  2017年,中航創世機器人(西安)有限公司在碑林區註冊成立。在起步階段,碑林區為其提供了400平方米研發中心免租辦公室和碑林科技産業園1286平方米標準化廠房房租優惠支持。及時配套場地、技術、宣傳、政策服務等各項支持,加速了産品的研發,將原先預計1年的産品定型研發時間縮短到了4個月,公司成立6個月,便實現了首研産品“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樣機生産……

  2019年企業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壟斷,研製出國內首個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康復醫療機器人産品——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實現從“0”到“1”的歷史性突破。2024年公司順利完成全球第一台10萬元機內床椅一體的智慧免陪護自理機器人。

  8年來,從“0”到“1”再到“N”,從實驗室首臺原型機到如今産品出口俄羅斯等海外市場,中航創世始終攥緊創新的“密鑰”,聚焦智慧康養和軍民融合兩大業務板塊,形成了智慧護理機器人等N個軟硬體産品,擁有200余項專利。

  如今,中航創世在這片沃土上厚植深耕、發展壯大,圍繞西安總部,搭建西北(西安)、華東(南京)、華南(廣州)、華北(北京)等四個區域行銷中心,形成自有核心競爭優勢,成長為國內智慧康養領域的領軍企業。

  發揮區域優勢

  打造機器人産業創新集群

  中航創世,只是碑林環大學創新産業帶孵化的眾多企業的一個縮影。

  碑林環大學創新産業帶自成立以來,通過搭建産學研合作平臺,聚焦“大學+”戰略,探索“學科+産業”新模式,打造“以學院創新,在街區創業”的新生態。不僅為科研院所、高校師生提供創新創業的空間和資源,還通過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創業輔導,幫助初創企業成長。同時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和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了完整的創業生態鏈。

  在創新街區的發展版圖上,高校院所星羅棋佈,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優厚的資源與支撐。産業方面,街區正在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企業培育方面,側重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全價值鏈條的高賦能服務,助力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圍墻”。

  在位於西安創新設計中心的人形機器人展示中心,記者看到了一款款人形機器人産品的多場景市場應用,從桌面級智慧版人形機器人,到倣生六足機器人以及醫療外骨骼+人形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一個完整的機器人産業集群正悄然成形。

  締造者機器人、雲合智慧機器人、華拓科技、六爻飛夢……近年來,碑林區涌現了一批機器人加工製造、機器人零部件、軟體系統研發企業,産業優勢日益凸顯。“碑林區作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科技資源豐富的城區,發展人形機器人産業有著極大潛力。”西安創新設計研究院負責人陳勇介紹。

  2024年12月,陜西省科技廳正式批復同意建設秦創原機器人産業創新聚集區(碑林基地)。面對機器人産業發展帶來的“換道超車”機會,碑林區正在積極整合轄區企業、科研機構等力量,落地西安市人機交互實驗基地、人形機器人聯合實驗室、陜西省機器人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多個平臺,共同推動機器人産業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加速技術突破和産業升級。

  未來,碑林區將以秦創原機器人産業創新聚集區建設為牽引,重點構建機器人研發創新基地,優化創新生態,開展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攻關,實施應用場景拓展,打造産業創新集群,為加快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