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班列”跨越山海,推動對外合作;消費場景不斷上新,“文旅流量”變“消費增量”;累計形成751項創新案例,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八年成績亮眼……連日來,西安多領域迸發出蓬勃的生機活力,為城市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黃金班列”加速奔跑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作為開放成果的具體體現,中歐班列備受矚目。
4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報道《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新觀察(下)》,其中“從中歐班列看開放‘密碼’”章節,著重介紹了以中歐班列(西安)為代表的黃金班列,跨越山海,追風趕月,不斷跑出對外開放“加速度”,讓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共享中國市場紅利,也讓西安等中國內陸城市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4月2日,中國(陜西)—哈薩克斯坦經貿合作對接會在西安舉行。中新網以《從駝鈴古道到絲路“新機”:陜哈經貿合作相得益彰》為題,展示陜西、哈薩克斯坦雙方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産業互補、相得益彰的合作前景。報道指出,近年來,陜西依託區位優勢,通過中歐班列(西安)、“空中絲路”等通道平臺建設,使陜西與哈薩克斯坦經貿合作成為現實。此外,西安港與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國的深度合作,進一步為中歐班列的“加速跑”提供了保障。
4月3日,國際在線推出報道《印度人眼中的西安:千年古都盡顯待客之道》,通過在西安工作生活的印度人德福和他受邀而來的好友安南·莫漢德拉·圖裏的視角,講述他們在西安的所見所聞所感,展示他們體驗到的真實中國生活——“我看到了中國基建的發展,看到了中國強大的網絡系統和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民。”他們説。
消費市場煥發活力
清明假期前後,西安消費市場火熱,“假日經濟”活力煥發。
新華社《讓“文旅流量”變“消費增量”》、經濟參考報《從商圈之變看消費之變——來自西安的走訪調研》、中新網《“場景化”文旅模式漸興 帶火古都夜經濟》等報道,關注西安不斷創新和豐富的新型消費場景,讓人們感受到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提振。
“西安正全面優化城市商業佈局,重塑城市消費空間,新商圈陸續崛起,舊商圈持續煥新,迸發出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活力。”4月4日新華社報道《場景持續“上新” 撬動消費新活力》如是説。
清明假期期間,多家平臺統計顯示,西安位列全國出行目的地前十城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假期開放時間每天增加1小時、燈火如晝的鐘樓商圈吸引遊客身著漢服打卡留念、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著力打造“日遊花境”與“夜探謎局”全時段消費場景、樊川桃花旖旎傳遞詩意神韻等內容在新華網、中新網、央視網等廣泛傳播。
4月5日,“樹載韆鞦·同根同祖”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走進西安臨潼華清宮景區,中國日報網推送消息稱,採訪團通過欣賞《長恨歌》實景演藝,了解“文物活化+演藝創新”雙輪驅動的文旅發展舉措。
自貿實踐成果豐碩
4月3日,西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八週年建設情況,人民網、中新網、央廣網、中國日報網等多家央媒發文關注。
人民網在《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累計形成751項創新案例》一文中稱,“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成立八年來,西安區域大力開展差異化、首創性和集成式改革,做優‘絲路自貿’、做強‘科創自貿’品牌,自貿試驗區成為西安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實踐熱土。”
中國日報網點讚西安自貿8年亮眼成績道:“作為內陸型自貿試驗區標杆,西安區域累計形成751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40項獲國家層面推廣,制度創新指數位居全國內陸片區第五。”
4月3日,人民網報道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共建智慧農業裝備研究院的消息。報道稱,該研究院的成立旨在整合兩所高校科研優勢,聚焦智慧農業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高端農機産品孵化,打造跨地域、跨學科的高水準研發機構。
4月5日央廣網消息:陜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正式發佈了基於DeepSeek R1大模型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輕量型、低成本的課堂教學品質分析場景應用系統——“AI教研員”。文章表示,這一成功實踐,為推動教育新質生産力發展和“強師計劃”規模化落地注入了新動能。
此外,第十八屆海峽兩岸文化藝術展在西安開幕、陜西電力文化遺産發佈活動在西安舉辦、西安市第十七屆運動會(青少年組)柔道項目比賽拉開戰幕等消息,在中新網、人民網傳播。
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薛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