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縣殿鎮村大片的油菜花迎風招展
秦嶺四寶科學公園內的大熊貓憨態可掬
市民遊客在秦嶺國家植物園內遊覽
4月8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秦嶺茂密的枝葉,灑在波光粼粼的溪澗,鳥兒清脆的啼鳴聲在山谷間回蕩,徐徐清風送來草木的清香。在這如詩如畫的秦嶺腹地,位於陜西西安境內的秦嶺四寶科學公園、秦嶺國家植物園及周至縣殿鎮村等地,已悄然鋪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畫卷,靜靜地訴説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秦嶺四寶科學公園
珍稀物種的溫馨家園
8日一大早,人民日報2025“光影中國”影像采風行團隊一行走進秦嶺四寶科學公園。這裡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綠樹成蔭的公園內溪流蜿蜒,潺潺的流水聲奏響了大自然的美妙樂章。
在“秦嶺四寶”——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的歡樂家園裏,還有小熊貓、黑熊、小麂、斑羚、紅腹錦雞等20余種秦嶺地區分佈的珍稀野生動物。它們以各自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一睹風采。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無疑是公園裏的明星,它們或悠然自得地啃食著鮮嫩的竹子,或慵懶地趴在地上享受著陽光,那圓滾滾的身軀和天真無邪的模樣,萌化了在場每一位遊客的心。世界上唯一的一隻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與眾不同的毛色,宛如大自然精心繪製的獨特畫卷。作為超級明星,它吸引著眾多遊客競相駐足拍照。
“為了給大熊貓營造最適宜的生活環境,公園可謂煞費苦心。從精心挑選適合大熊貓口味的各類竹子,到運用先進技術對園內的溫度、濕度進行精確調控,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工作人員的心血。”據工作人員介紹,正是在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下,越來越多的大熊貓在這裡茁壯成長、繁衍生息。隨著大熊貓的繁殖率逐年提升,種群數量穩步增長,公園已成為人與大熊貓和諧共生的生動例證。
不遠處,公園用淺灘、樹林布設的巨型“鳥籠”裏,朱鹮正在優雅地踱步。潔白的羽毛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細長的脖頸和雙腿,盡顯靈動之美。曾幾何時,朱鹮瀕臨滅絕,數量極其稀少。但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下,經過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等艱辛的努力,朱鹮種群數量逐漸回升。如今,它們再次振翅高飛的畫面已成為秦嶺生態系統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園內都有新的朱鹮幼鳥誕生,結合野化放飛,朱鹮數量在持續增長。”
羚牛圈舍裏,幾隻體型龐大的羚牛或站或臥,休閒地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站立嬉戲的羚牛一家三口是遊客們拍照留影的焦點。活潑好動的金絲猴,在樹枝間跳躍嬉戲,金黃色的毛髮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動靜結合的一個個和諧共生的場景,讓公園變成秦嶺珍稀動物的溫馨家園,滋養著珍稀動物的種群繁衍。
秦嶺國家植物園
“植物王國”的綠色寶石
群山環抱的秦嶺國家植物園,植被茂密,在廣袤的森林裏宛如一塊巨大的綠色寶石,鑲嵌在大地之上。作為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地理位置最獨特、生態價值最高的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是原始山林保護最好的植物園,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植物園。
置身秦嶺國家植物園,仿佛進入一個神奇的植物王國,各種珍稀植物爭奇鬥艷,競相生長。“園區內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五個地貌單元,相對高差最大2417米,氣候垂直變化明顯,自然資源豐富。”秦嶺國家植物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地貌單元多樣,氣候垂直變化明顯,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目前有植物1641種、動物154種、昆蟲2000余種。園區大峽谷、瀑布、古棧道等自然和人文景觀保存完好,核心保護區域分佈大片原始森林,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和第四紀冰川地貌遺跡景觀交相輝映。
“秦嶺國家植物園在生態保護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據介紹,為建立完善的植物數據庫,園區對每一種植物都進行了詳細記錄和監測,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密切關注著植物的生長狀況、病蟲害防治等情況。同步加快科研,深入探索植物的生長規律和保護方法。按照不同的標準,園區合理劃分了多個功能區。其中,保育區嚴格保護植物的原生環境;科普區通過豐富多彩的展覽和活動向公眾普及植物知識;觀賞區是為遊客提供欣賞珍稀植物的場所。這種科學合理的規劃,既有效地保護了植物資源,又為公眾提供了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機會。
“秦嶺國家植物園的建立意義非凡。”據介紹,秦嶺國家植物園對保護生物多樣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生態作用。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珍稀植物在這裡被發現。其中包括太白山紫斑牡丹、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等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秦嶺冷杉、翅果油樹、連香樹、廟臺槭等2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周至縣殿鎮村
生態轉型讓村民生活更有奔頭
走進與秦嶺國家植物園一墻之隔的周至縣殿鎮村,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迎風招展,在翠綠山脈映襯下,沿山布設的油菜花田猶如一幅精美的油畫。連日來,這裡的油菜花海和美景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據了解,昔日的殿鎮村以傳統農業為主,長期種植傳統作物的村民只能靠天吃飯,生活並不富裕。隨著生態保護理念的深入人心,殿鎮村迎來了發展的契機。“為了保護生態和秦嶺國家植物園的建設,2016年至今,我們村有116戶已搬出山區,村民的生活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殿鎮村黨支部書記劉代林告訴記者,搬離山區後,村民們住上了政府出資建成的新房,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紅火。
秦嶺國家植物園、田峪河濕地公園依村而建,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曲江農業博覽園迎面而立,與道文化展示區、樓觀臺森林公園隔河相望,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讓殿鎮村成為了周至縣東南部沿山觀光旅遊帶的中間節點。在政府的耐心引導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激勵下,近年來,村民們逐漸轉變了觀念,不斷發展生態經濟。
昔日的老舊衛生室變成了松竹交相輝映的精品民宿、廢棄水廠變成了充滿詩意和情調的溪隱茶舍、原掛麵廠打造成“牛師公”品牌主題餐飲區……如今的殿鎮村,不僅環境優美,村民們生活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告別了以往單一且收入微薄的傳統勞作方式,村民們積極投身旅遊服務、餐飲經營等行業,收入大幅增長。隨著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原來的8000元增長到了如今的21000余元,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殿鎮村村集體的收入也從最初幾萬元增長到如今的50余萬元。
在春日陽光的照射下,秦嶺四寶科學公園、秦嶺國家植物園和周至縣殿鎮村閃耀著獨屬於它們的迷人光芒。在這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完美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得益彰。(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濤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旭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