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農科” 中國農科城“掘金”賽事經濟
2025-04-14 17:01:3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4月13日,以“千年農耕地 領跑新未來”為主題的陜西農信·2025楊淩農科城馬拉松賽鳴槍開跑。作為全國唯一以“農科”為鮮明特色的馬拉松賽事,這場體育盛會成功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2萬名選手齊聚楊淩。

  賽事期間,整個楊淩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酒店入住率直線攀升至100%,餐飲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50%,文旅綜合收入更是一路飆升,成為“體育+農科”融合賦能區域經濟的生動實踐。

“體育+農科” 中國農科城“掘金”賽事經濟_fororder_圖片1

大賽現場

  賽事規模持續擴容 激活消費“強引擎”

  賽前的楊淩,大街小巷瀰漫著馬拉松即將到來的熱烈氣息。“從年前開始,就陸續接到預訂電話,房間早早就被訂滿了。”楊淩國際會展酒店副總經理白雯表示,自馬拉松組委會官宣正式定檔後,酒店就開始積極準備。

“體育+農科” 中國農科城“掘金”賽事經濟_fororder_圖片2

遊客、選手在酒店前臺辦理入住

  火爆的入住場景,不僅局限于楊淩本地的酒店,就連周邊縣城的住宿資源也變得格外搶手,一房難求。馬拉松所引發的“蝴蝶效應”,如同一股強勁的春風,還給餐飲、旅遊等行業帶來了“黃金期”。

  蘸水面,作為楊淩獨具特色的美食名片,深受跑友喜愛。楊淩甄珍蘸水面老闆甄珍笑著説:“這幾天店裏生意比平時好了好幾倍,來吃蘸水面的大多是跑馬拉松的客人,他們都想嘗嘗咱們當地的特色。”

“體育+農科” 中國農科城“掘金”賽事經濟_fororder_圖片3

遊客、選手排隊品嘗楊淩蘸水面

  從2015年創賽初期的幾千名參賽選手,到今年8.2萬名選手報名,最終2萬名選手中簽參賽,11年來,楊淩馬拉松賽事規模持續擴容,形成“體育引流——消費升溫——産業聯動”的良性循環,成為激活消費“強引擎”。賽期舉辦的蘸水面品鑒活動更是廣受好評。來自西安的跑友雷娟表示:“除了參賽,我還參觀了楊淩的景點,買了一些農産品,基本上消費都在1000元左右。”

  從“一日狂歡”到“長尾效應”

  經過11年的積澱,楊淩農科城馬拉松成為陜西“首馬”品牌賽事,強大的賽事品牌號召力吸引了眾多企業贊助,陜西農信、特步中國、雪花啤酒等知名企業成為賽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紛紛通過資金支持、品牌推廣等方式攜手楊馬,實現市場共贏。

  在起跑點農展廣場,2025楊淩農科城馬拉松賽楊淩農科特色産業優質産品産銷對接活動吸引了眾多跑友駐足消費。來自西安的跑友宋梅玲表示:“每次來楊淩參加馬拉松,對我來説,跑步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消費。楊淩農産品品質優良,我平時也會通過網購來購買。”

“體育+農科” 中國農科城“掘金”賽事經濟_fororder_圖片4

楊淩特色農産品展示

  本屆楊馬在農高會C館廣場、半馬終點、全民健康跑終點搭建總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三個展示展銷和電商直播區,按照“高端、定制、安全、科技”的市場定位,組織區內30多家重點企業現場展銷綠色果蔬、肉製品、果汁飲料、乳粉等100余種楊淩農科特色優質産品及上合國家特色産品,並進行品鑒、洽談,借助賽事,帶動“楊淩農科”品牌産品消費活力。

  作為展銷企業,楊淩示範區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積極抓住“體育促消費、流量變增量”的市場機遇。會長張超説:“我們的産品銷售渠道實現了線上線下雙軌並行,消費者不僅能在線下挑選心儀的産品,還能通過‘示範區電商協會’小程式,在線上下單購買同樣的産品。這種融合模式就像一雙有力的翅膀,能讓馬拉松效應不斷向外擴散,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從“賽事經濟”到“發展生態”:探索“體育+農科”融合新路徑

  本屆“楊馬”深入探索市場化辦賽新模式,將“以體育聚人氣、以農科強産業、以融合促發展”新模式貫穿賽事全程。

  賽事組委會創新推出“1+N”辦賽機制,即以主賽事為核心,聯動鄉村旅遊、農産品推介會、促消費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成功構建起“體育搭臺、産業唱戲”的生態體系,讓體育與農科深度融合,相互賦能。

  同時,賽事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引入綠色辦賽理念,採用新能源保障車,全力打造“零碳馬拉松”,這一舉措與楊淩“綠色發展”的城市定位深度契合。

  “當馬拉松遇見農科城,體育的激情與科技的理性碰撞出獨特的發展動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王徵兵分析,“這種融合不僅激活了即時消費,更培育了長期的産業協同效應,為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楊淩樣本’。”

  隨著最後一名選手奮力衝過終點線,2025楊淩農科城馬拉松圓滿落下帷幕。但這場賽事所開啟的“體育+農科”融合發展之路,正向著遠方不斷延伸,越走越寬。這座因農科而興的城市,正以奔跑的姿態,用汗水與拼搏,書寫著“産業為基、創新為翼”的高品質發展新篇章。(文/圖 米蓓 何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