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
2025-04-21 14:39: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雨晨責編:高崗

  秦嶺位於我國的地理中央,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秦嶺是北方植物區係和南方植物區係交會的地帶,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同緯度地區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秦嶺還是動物古北界和東洋界的結合部,交會了東北、華北、蒙新、青藏、西南、華中和華南等動物區係成分,是我國北方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陜西要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做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

  近年來,陜西心懷“國之大者”、牢記殷殷囑託,紮實推進秦嶺區域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天然林保護等重點措施。2023年12月,陜西省政府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守護祖脈秦嶺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建立局省秦嶺生態保護修復協調聯動機制,合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生態保護修復、森林草原防滅火能力提升等七項措施,力爭實現秦嶺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83%以上、自然保護地佔區域面積比例達到25%等任務目標。

  2024年,全省林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行動方案”工作部署,落地實施秦嶺中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大巴山北麓和漢江谷地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等重要區域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全面抓好祖脈秦嶺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為讓祖脈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陜西: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_fororder_圖片1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成效

  厚植綠色底色 築牢安全防線

  地處秦嶺與巴山之間的安康市,總面積233.18萬公頃,其中林地200.98萬公頃、草地0.75萬公頃、濕地0.28萬公頃,林草濕面積佔全市面積的86%以上;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其中,是陜西林業大市,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2024年,安康市依託秦嶺中段(南麓)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森林修復等重點項目,全年完成營造林53.32萬畝,制定印發《安康市2024年松材線蟲病防治方案》,部署開展“2024護松”行動,認真落實重大林業有害生物聯防聯治機制,拔除松材線蟲病鎮級疫點6個,疫情發生面積持續下降,實現疫點、發生面積、病死松樹“三下降”,提前超額完成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目標任務。

陜西: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_fororder_圖片2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成效

  一年來,陜西以實施秦嶺中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大巴山北麓和漢江谷地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等重要區域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主要抓手,持續推進森林品質提升、濕地保護修復、重點區域綠化等項目建設,全年完成營造林198萬畝,進一步提升了秦嶺區域森林品質。同時,陜西省秦巴山區漢江丹江流域中央財政國土綠化示範項目通過國家競爭性評審,計劃利用3年時間,在安康、商洛2市12個縣(市、區)的漢江兩岸和丹江沿線實施國土綠化90余萬畝,為進一步提升陜西省秦嶺區域生態環境品質、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陜西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青松搶救工程、防火應急道路建設等生態保護工作,修訂完善《秦嶺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秦嶺國家植物園創建加快步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秦嶺自然保護地體系趨於完善;改造提升秦嶺林區130條防火應急道路,切實提高森林防火能力;實施飛機噴防、樹榦注藥等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措施,實現松材線蟲病疫情發生面積、疫點和病死樹數量持續下降。同時,其持續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監測預警,聯合多部門開展2024“清風”“網盾”、虎等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常態化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築牢秦嶺生態安全防線。

  深化林業改革 踐行“兩山”理念

  地處秦嶺腹地的商洛,森林覆蓋率達70%,森林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商洛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態”,持續推進核桃、板栗、中藥材、油茶及林下經濟等産業發展。2024年全市完成核桃低産園改造提升示範22萬畝,核桃總面積310.23萬畝,板栗總面積257.47萬畝,中藥材總面積210.36萬畝,完成新種植油茶3.6萬畝,新發展林下種植3萬畝,林下養殖30萬頭(只、箱),林下經濟利用面積總規模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産值8.32億元。同時,商洛市深入踐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林業碳匯開發實現首單交易,並積極探索實施林業碳票制度,為推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提供了新路徑。

陜西: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_fororder_圖片3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成效

  一年來,陜西持續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制定《關於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關於發展壯大藤編特色産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意見》等政策措施,下達林業産業及林下經濟發展資金1.08億元,加快推動林業産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全年提升改造核桃、棗、花椒等特色經濟林100.15萬畝。特別是在秦嶺區域,探索創新林下經濟模式,培育林下中藥材種植、中蜂養殖等特色産業,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加快林下經濟集約化轉變,秦嶺區域國家和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達114個,初步形成秦巴山區中藥材、安康魔芋、鳳縣林麝、柞水木耳等産業鏈,“中華祖脈 大美秦嶺”生態旅遊特色線路被國家林草局列為全國生態旅遊特色線路在全國推廣,全省林業産業總産值達1825億元,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提升。同時,去年10月31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快推進“三權分置”、科學開展森林經營、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升金融服務水準等8項主要任務和23條具體舉措,並支持寧陜縣、留壩縣、丹鳳縣等地開展先行先試,為進一步促進全省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生態品質持續提高、林業産業持續壯大、林區條件持續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奠定了堅實基礎。

陜西: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_fororder_圖片4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成效

  當好生態衛士,讓祖脈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與共同使命。陜西將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牢記殷殷囑託,以深化“三個年”活動為牽引,持續深化林業改革,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修復、築牢秦嶺生態安全屏障,以實幹實績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祖脈秦嶺永續煥發生機活力。(陜西省林業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