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2025-05-07 09:56:09來源:西安新聞網編輯:王菲責編:王菲

  2025年“五一”假期,西安文旅以創新供給與多元業態點燃市場,交出亮眼成績單:全市累計接待遊客1475.08萬人次,同比增長5.2%;實現旅遊總收入123.34億元,同比增長7.55%。攜程數據顯示,西安連續霸榜“全國十大熱門旅遊目的地”“十大入境遊旅遊目的地”,更躋身“年輕人最喜愛的十大打卡城市”,熱度居高不下。

  文博釋放新動能:古跡變身“超級流量入口”

  記者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全市20余家文博場館開啟“超長待機”模式,火力全開,迎接八方來客。10余家文博場館階段性取消閉館日,有效拓展承載空間,大幅提升接待能力。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分別接待遊客33.39萬人次、6.92萬人次、8.38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6.1%、19.9%、125.8%。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文博熱”帶動全市文旅市場能級提升,全市3A級以上景區接待遊客781.58萬人次,同比增長2.4%;全市旅行社接待國內團隊遊客同比增長11.12%,接待入境遊團隊遊客同比增長149.73%。

  演藝煥新:實景舞臺點燃盛唐風華

  全市19個主力演藝劇目“火力全開”,共演出803場,同比增長29.7%。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華夏文旅在《駝鈴傳奇》的基礎上,新推出的《古城烽火》首演即火爆,接待遊客4.4萬人次,成為西安演藝新“爆款”;《西安千古情》單日演出19場,創造新高;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長恨歌》藝術團登上央視“五四”特別節目,接待遊客5.6萬人次、同比增長4.2%;

  《赳赳大秦》滿負荷運行,持續叫好叫座。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業態新融合:文商旅跨界釋放消費潛能

  西安SKP商場舉辦關中五地非遺美食節,持續開展“賞花踏青季”促消費系列活動,力促“文旅+商場+景區+演藝”全面協同,重點監測的10大商業綜合體營收同比增長15.63%。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配合西安“五一”車展,發放含4A級景區、演藝門票、餐飲住宿折扣券、代金券在內的西安文旅“大禮包”,推動車展汽車銷量超過1.9萬輛。開展抖音生活西安嘉年華暨西安漢服季活動,發放消費券100萬元,實現文商旅綜合消費1.5億元。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永興坊新推出的VR體驗、數字演藝、虛擬攝影、AI拍照等XR産品矩陣,白鹿原影視城新開業的沉浸式體驗項目“蝶·幻境”好評如潮。順豐在西安文旅場景共寄送快件3.2萬票,漢服寄遞板塊每天接單300—400單,同比增長超過300%。

  格局新突破:全域協同激活文旅潛力

  熱點片區限流降流,曲江片區持續實行遠端調控、近端限流等措施,遊客體驗感有效提升。

  浐灞國際港長安書院和“閱讀+”舉辦紅色教育創新體驗、校企藝術聯展等特色活動,長安雲舉辦“五一‘勞’有料,科技‘雲’狂歡!”主題活動,帶動片區旅遊接待量質齊升。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沿山片區和景區依託山水資源,豐富産品供給。西鹹片區的樂華城、昆明池·七夕公園接待遊客人次同比大幅增長,文旅發展格局更趨均衡。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四海唐人街、高新嘉會坊、北院門風情街等旅遊休閒街區、主題街區受到遊客青睞。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城墻在原有基礎上,新增和平門、尚武門等5個出入口,帶動環城墻旅遊帶消費集聚。新城區在東嶽廟、古玩城、皇城坊、民樂園等順城巷沿線開展系列假日活動,帶動城墻周邊商業綜合體營收增長5%。

  碑林區聯動周邊商場,推出登城墻、享福利多重優惠活動,帶動順城巷老菜場等核心節點客流增長10%以上。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蓮湖區串聯順城巷西南城角、西北城角、小北門等區域,帶動餐飲、小酒館、咖啡館等消費業態營收均增長10%至15%,周邊民宿入住率提升18.4%。

1475萬人次引爆“五一”!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今年“五一”假期,從千年古跡到新潮業態,從沉浸式演藝到科技文旅,西安正以多元魅力續寫盛世華章。這座古韻與新潮交織的城市,誠邀四海賓朋再赴長安,共賞“雁塔晨鐘”的詩意與煙火!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明 圖/受訪者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