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在高鐵上體驗瓦當拓印。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通訊員 李曼麗 攝
5月15日11:04,G828次列車從西安北站緩緩駛出,一路南下開往香港西九龍站,標誌著陜港高鐵“流動博物館”文化展示活動正式啟動。據了解,這是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鐵路局”)攜手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為傳播優秀歷史文化,提升旅客出行品質,促進陜港文化交流的創新舉措。
乘車途中感受漢文化
為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西安鐵路局攜手漢景帝陽陵博物院,以“美好旅途 文化相伴”為主題,以G828次列車為載體,聯合打造“高鐵流動博物館”,旨在通過這種形式讓旅客在乘車途中也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漢文化,提升旅客出行品質。
鐘磬悠揚,衣袂翩躚。當日,在西安北站一站臺舉行的陜港高鐵“流動博物館”啟動儀式上,身著漢服的西安市經開第三中學漢服社的學生們以舞蹈《琵琶行》,展現出漢代長安璀璨的文化藝術經典。伴隨著美妙的舞步,站臺上的旅客們也融入其中,紛紛與演職人員合影,此刻他們將古今交融的畫卷定格為永恒。
西安鐵路局西安客運段組織工作人員將G828次列車13號車廂打造成為“漢文化主題車廂”,記者走進車廂內,仿佛踏入了一座移動的博物館。車窗上精心粘貼了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的珍貴文物圖片,並附二維碼。旅客只需輕輕一掃,便能聆聽博物院專家講述文物故事,了解漢代文化。
豐富活動為旅途添樂趣
當日列車在行駛途中,工作人員還準備了豐富的文化節目,《霓裳羽衣舞》驚艷四座。水袖翻飛間,旅客王女士忍不住拍照驚嘆:“像從壁畫裏走出來的仙女。”
隨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工作人員現場用文物故事串聯起“文景之治”的歷史畫卷,旅客們或拍照記錄,或舉手提問,互動頻頻。西安鐵路局西安客運段的列車工作人員朗誦了漢樂府經典詩篇《長歌行》,贏得了旅客們的陣陣掌聲。
漢服體驗環節,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教育員張雨晴手持曲裾深衣,邊示範揖禮邊講解:“漢代女子行禮需雙手交疊至胸口……”免費列印照片的服務,更是吸引旅客紛紛換上漢服,將美好體驗“定格”。投壺區則充滿歡笑,旅客李先生投中三箭,得意地展示起了獎品。
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講解老師的指導下,圍坐在桌前的旅客們,將宣紙覆上漢代雲紋瓦當。“要輕輕拓才能顯出紋路……”隨著墨汁浸潤紙張,旅客張先生撫摸著拓出的雲紋驚嘆:“原來漢字和圖案這麼美!”同步開展的永生花團扇製作區,旅客用倣真絹花拼貼陽陵文物圖案,作品完成後紛紛拍照留念。當日列車文化展示活動臨近尾聲,旅客們仍意猶未盡。大學生小陳拿著瓦當拓印激動地説:“我要把這份文化記憶帶回家。”
列車長李吉雙子説:“當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它不僅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更是促進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有效載體,列車上的每一位旅客都是文化的傳播者,讓我們在旅途中感受中華文化,共同講好中國故事。”此次“美好旅途 文化相伴——陜港高鐵‘流動博物館’”文化展示活動的舉行,為旅客帶來了別樣的出行體驗,旅客們收穫滿滿,稱這是一趟是最有文化味兒的高鐵旅途。下一步,西安鐵路局將加大與各類文博場館的合作,在豐富旅客旅途生活的同時,運用站車載體,積極傳播中華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梁璠 張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