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陜西省水利廳、共青團陜西省委和陜西省節約用水辦公室聯合發出《節水倡議書》。
陜西地處西北內陸,水資源匱乏且時空分佈極不均衡,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準的一半,陜北、關中和陜南不同程度存在工程性、資源性、水質性缺水問題,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陜西省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瓶頸”。為此,倡議讓“節約每一滴水”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強化節水意識,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要從思想深處認識節水的重要性——節水是現代文明的基本準則,是衡量個人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規。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企業還是家庭,都應把節水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主動摒棄“用水無度”的舊習慣。
農業節水要“精打細算”增效。農業是用水大戶,佔全省總用水量的一半左右。農業、水利部門應引導農戶及生産主體,依據當地水資源條件,減少高耗水作物種植,發展節水型設施農業與旱作農業,推廣耐旱品種,讓農田“適水種植、量水生産”。普及噴灌、滴灌、微灌等節水技術,推廣“水肥一體化”模式,讓每一滴水都精準抵達作物根部。同時,及時維護灌溉設施,避免“跑冒滴漏”,抓住每一場有效降雨,通過地頭水窖、集雨池等設施收集雨水,補充灌溉用水。
工業節水要“集約循環”減排,走“集約化、循環化”之路。水資源超載地區要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後産能,新建工業項目要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制度,避免在缺水地區盲目上馬高耗水項目。工業企業要加大節水技術改造力度,推廣冷凝水回收、循環用水等工藝,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陜北礦區要充分利用礦井疏幹水,關中製造業要普及中水回用系統,讓“廢水”變“資源”。
城鎮節水要“細水長流”降損。供水單位要開展供水管網“體檢”,重點改造老舊小區、城中村的漏損管網,堅決杜絕“跑冒滴漏”。市政部門要擴大再生水在綠化、道路清掃、生態補水等領域的應用。每個家庭要養成“一水多用”的好習慣。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要爭做節水行動的引領者和示範者,積極改造老舊管網,普及節水器具,收集空調冷凝水、洗手池灰水、凈水機尾水用於衝廁、綠化。
青少年要爭做節水理念的倡導者、節水行動的踐行者。牢固樹立“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的觀念,自覺養成科學用水、循環用水的良好習慣;主動學習節水知識,積極向家人、朋友和社區宣傳節水意義,帶動更多人參與節水行動。積極參與節水科技小發明、節水宣傳創意設計等活動,用智慧和創新推動節水實踐。
節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各方協同發力。每位公民都應自覺踐行《公民節約用水行為規範》,主動參與節水監督,讓節水成為全民參與的“新時尚”。(文 陳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