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似簡單的交通事故,因當事人跨省維權與賠償能力不足陷入僵局,卻在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人民法院法官的調解下迎來轉機。6月5日,這起跨越千里的糾紛以“當庭履行”的方式圓滿化解,成為司法為民的生動注腳。
事故定責清晰,但雙重困境致維權受阻。2025年初,富平縣境內發生交通事故,經認定被告李某負全責。然而李某車輛未投保,全部賠償需個人承擔;原告王某從外省遠道而來,若按常規流程在富平進行“三期”(誤工期、護理期、營養期)司法鑒定,需額外支出數千元交通食宿及鑒定費用。更棘手的是,李某家境貧寒且妻子長期患病,面對賠償金額一籌莫展,案件陷入“索賠難”與“賠償難”的雙重困境。
法官巧算“成本賬”,情理法架起溝通橋。承辦法官洞悉案件癥結所在,面對王某的現實困境,法官並未簡單要求其完成鑒定,而是細緻地為王某算了一筆“維權成本賬”——清晰闡明異地鑒定的高昂費用及時間成本,同時結合公安部制定的人身損害“三期”評定規範,引導其理性權衡。對於被告李某,法官則嚴肅指出其未依法投保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同時結合其經濟狀況,引導其認識積極賠償是唯一齣路。
庭前調解中,法官以“如我在訴”的同理心破冰:“王某奔波千里不易,每一分錢都需精打細算;李某雖困難,但責任不能逃避。各讓一步才是出路。”這番兼具法理與溫情的疏導,讓雙方緊繃的態度逐漸緩和。
互諒互讓化干戈,案結事了當庭履行。在法官主持下,王某考慮到維權成本與李某的實際困難,主動降低索賠金額;李某深受觸動,當場籌措3萬元賠償款交付給王某。從劍拔弩張到握手言和,這起跨省糾紛在開庭前實現實質性化解。“沒想到不用鑒定就能拿到錢,省去了一大筆開銷。”王某握著賠償款感慨道。
此案的成功調解,為處理類似涉異地當事人及賠償能力受限的糾紛提供了富有溫度的範本,彰顯了富平縣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心用情用力實質性化解矛盾的堅定決心。(文 劉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