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蒼蒼,渭水泱泱;華夏根脈,文脈綿長。7月29日,“渭水泱泱 大潮滂滂”首屆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渭南市博物館。在這裡,報道團深入歷史現場,探尋渭南厚重的文化根脈,感受華夏文明的悠遠迴響。
航拍鏡頭下的渭南市博物館
三河並流 兩河一山 渭南承載華夏之源
黃河、渭河、洛河在渭南境內交匯,形成“黃渭洛”三河並流的壯麗格局;黃河、渭河與華山在此山河相會,形成獨特的“兩河一山”自然地理標識與“華夏文明之根”文化標識。渭南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康乃心印章
航拍鏡頭下,渭南市博物館坐落于渭水之畔,青瓦白墻之間承載千年風華。走進博物館,仿佛穿越歷史煙雲,踏上文明演進的足跡。
1978年,在大荔段家鎮甜水溝洛河東岸,一塊距今約20萬年的“大荔人”頭骨化石出土,填補了我國及東亞古人類學研究的一大空白。如今,該遺址被命名為“甜水溝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石器時代早期,渭河及其支流流域的居民已定居從事農耕、狩獵、飼養家畜,並進行原始紡織活動。出土的彩陶器物以其圖騰紋飾,折射出當時部落文化的交融發展。其中,以華州區老官臺村命名的“老官臺文化”揭示了中華農業文明的源頭。
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仰韶文化在渭南廣泛分佈,陶器藝術臻于高峰。元君廟遺址、姜村遺址等地出土的彩陶,為研究原始社會的聚落結構、喪葬習俗和社會分工提供了實物佐證。
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也在渭南留下深刻印記,尤以華陰橫陣遺址最具代表性。其農業技術更趨成熟,社會組織進入父權制初期,階級分化初現端倪。
從舊石器時代的甜水溝,到清代的堯頭窯,渭南目前共有6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古遺址達14類,數量居陜西地市之首、全國地級市前列。
渭南市三彩文物
華夏之華 源自華山
“中華之華,源於華山。”渭南市博物館陳列展覽部部長劉永剛介紹,“仰韶文化時期的魚紋、鳥紋彩陶,是部落圖騰融合的象徵。‘魚鳥共生’圖案最終演化出類似花瓣的紋樣,被認為與‘華’字的意象、與華山的命名均有淵源。”
清代學者章太炎曾考證指出:華夏民族最初形成並居住于“華山之周”。這一觀點為渭南作為中華文明源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文化支撐。
渭南自古為兵家重地、文化高地。先秦時期,這裡是莘、芮、鄭、韓等諸侯方國的疆域。秦漢時期,渭南平原被譽為“皇家糧倉”;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就出生於渭南華陰,結束長期戰亂,統一南北。
渭南市博物館文物——陶鷹鼎
報道團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講解
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曾在《影響人類歷史100位偉人》中將楊堅列為第85位,足見其歷史影響。
據《二十四史》記載,渭南歷史人物達1200余位,其中包括6位皇帝、80余位宰相、300多位將軍。這裡是倉頡、杜康、司馬遷“三聖故里”,也是王翦、程邈、楊震、郭子儀、白居易、寇準等傑出人物的故鄉。
非遺燦爛 山河壯麗
渭南不僅歷史悠久,亦是文化重鎮,被譽為“戲曲之鄉”“皮影之鄉”“鼓舞之鄉”。全市擁有1項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17項國家級項目、100余項省級項目、300多項市級項目,非遺傳承人隊伍龐大,走在陜西前列。
在飲食文化上,渭南菜係是陜菜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渭南獲評“中國廚師節”授予的“陜菜之都”稱號。
渭南市博物館文物——商代·龍鈕玉印
地貌多樣、山河俊美,是渭南發展的堅實底色。近年來,渭南市以建設國家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契機,實施千億級文旅産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目前,全市擁有3A級以上景區80余家,其中華山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兼具自然奇觀與人文內涵。
中國甘肅網記者鄭蕓在參觀後表示:“我是第一次來渭南參觀渭南市博物館,印象最深的是映入眼簾的‘與華相宜’四個大字。從古老的石器到精美的瓷器,每一件展品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採訪,讓我對渭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很期待下次能再次來到渭南。”
文化的魅力,在一次次講述中被重新點亮;歷史的厚重,在一次次探訪中不斷傳承。從“甜水溝遺址”到“三聖故里”,從非遺傳承到現代旅遊,渭南始終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秀美的山水資源,托舉著一座城市的精氣神。在渭南,我們不僅能看見中華文明的起點,更能感受到它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文/圖 吳明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