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秦韻遇上詩魔白居易,會擦出什麼火花?
8月3日至4日晚,原創秦歌音樂劇《白居易在渭南》在渭南大劇院精彩上演,整場演出融合關中方言、唐詩意境與秦風古韻,帶來“古典詩化,現代表達”的沉浸式體驗,贏得觀眾陣陣掌聲與熱烈喝彩。
演出現場
本劇由中共渭南市委宣傳部、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出品,渭南市演藝有限責任公司精心創編,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演出,分為“臨風少年”“嵯峨歲月”“躬耕渭上”三幕,講述白居易初入長安、母喪歸鄉、躬耕田野的真實歷史,展現了詩人紮根民間、心繫百姓的精神世界。
全劇以“詩化形式作現實主義的表達”為藝術追求。創作者在劇中大膽嘗試將“詩”作為整部作品的靈魂,通過對唐詩意境的深入解讀和戲劇化的敘事重構,在故事和人物中找尋古典的“詩意之美”。劇中大量對白借鑒秦腔道白,以關中方言演繹古韻,使語言的質感與詩意自然融合、獨具風貌。舞臺上的“秦音秦語”,既保留了古典的文化氣息,又讓觀眾産生極強的方言認同與地域情感共鳴。
演出現場
音樂風格上,本劇創新性地採用“秦歌”作為主要表達形式,融合了“秦腔戲歌”的通俗化唱法、民族音樂的交響化結構與唐代樂舞的文化元素,營造出一種既浪漫幻想又深切現實的音樂語境。這種獨特的音樂體系,恰如其分地映射出白居易在內心掙扎與精神昇華之間的轉變。
表演風格方面,劇組在話劇基礎上融合古典戲曲程式,在規範中創新,在詩意中抒情,使整場演出既有審美高度,又不失大眾親和力。舞臺視覺呈現上,詩、樂、美酒等唐文化意象貫穿全劇,胡姬酒肆、田園風光、唐詩唐舞交錯鋪展,構建出一個理想與現實交匯、浪漫與質樸並存的夢幻世界。
演出現場
著名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吟唱貫穿全劇,情感遞進層層展開,觀眾沉浸其中,掌聲此起彼伏。
“這部音樂劇非常震撼,作為三賢故里,渭南用音樂劇的形式傳唱白居易,是非常有意義的文化傳承。我看到很多青少年在觀看,這正是我們渭南文化不斷發光、發熱的希望所在。”市民祝紅利動情地説。
“這是我第一次看這部劇,真的很感動,特別能感受到下邽人民的樸實和對白居易的深情。”觀眾秦女士如是評價。
演出現場
作為該劇創作顧問的渭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柏峰認為:“整部劇情節合理,情感真摯,通過與白居易跨越千年的‘對話’,很好地弘揚了渭南深厚的歷史文化,特別是潼關、黃河一帶的關河文化。”
飾演白居易的演員郝亮亮深有感觸地説:“白居易是我們國家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之一,他在渭南創作了大量歌頌人民、讚美勞動者的詩篇。這種精神與我們當下倡導‘為人民而歌’的時代主題高度契合。”
渭南市秦腔劇團藝術總監張佐群介紹:“在舞臺設計上,我們融合了現代燈光美學與古典舞美風格,力求打造出觀感豐富、內涵深厚的演出體驗,為渭南人民呈上一道沉浸式文化大餐。”
精彩的演出現場
據了解,《白居易在渭南》入選2024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2025年度藝術創作資助項目,代表著本地藝術力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標誌著渭南文化創新實踐的新高度。
渭水之濱,秦嶺之側,白居易曾在這片土地躬耕讀書,吟咏民情。如今,他以音樂劇的形式“歸來”,喚醒了被歲月溫柔塵封的記憶,也點亮了三賢故里日益鮮明的文化自覺與精神自信。
這場演出,不只是一次藝術再現,更是一封跨越千年的詩意家書,寫給這片土地,也寫給今天依然耕耘在生活中的你我。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精神,在新時代語境下被重新喚醒,與渭南今日的奮進脈搏同頻共振。(文/吳明玲 圖/黨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