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蒼賀峁遺址出土豐富遺物 為河套地區朱開溝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
2025-08-07 09:30:39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王菲

府谷蒼賀峁遺址出土豐富遺物 為河套地區朱開溝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07_090450_595

府谷蒼賀峁遺址航拍圖(資料照片)。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8月6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陜西府谷蒼賀峁遺址發掘簡報》近日公佈。據簡報記錄,考古人員在榆林市府谷縣蒼賀峁村發現一處朱開溝文化遺址。經發掘清理,發現灰坑、房址,出土了豐富的陶、石、骨器等遺跡和遺物,尤其出土了蛇紋鬲、鼓腹罐、三足甕、甗、盆等朱開溝文化典型陶器,為河套地區朱開溝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蒼賀峁遺址位於府谷縣西北部,處在陜、晉、蒙交界處。遺址西北距朱開溝文化命名地——伊金霍洛旗朱開溝遺址約82千米,西南距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約85千米,處在朱開溝文化分佈範圍核心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2022年,為配合府谷縣民用機場建設工程項目,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府谷縣文物保護和旅遊服務中心聯合對項目用地內的古代遺存進行了發掘清理,在蒼賀峁村北部被稱作槐樹坪的圓形山峁上發現一處朱開溝文化遺址,出土了豐富的陶、石、骨器等遺物。發掘區內還發現並清理了31座清代墓葬。

  本次發掘清理的遺跡全部分佈于槐樹坪山峁的頂部和南坡。發掘清理朱開溝文化灰坑46座、房址2座。灰坑平面形狀以近橢圓形為主,其次為近圓形,少量為不規則形;剖面形狀主要為袋狀,其次為筒狀,坑狀最少。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石器次之。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還有少量褐陶、褐胎灰皮陶等。紋飾繩紋佔絕大多數,其次為素面,另有少量蛇紋、刻劃紋、附加堆紋等。典型陶器有蛇紋鬲、蛇紋罐、鼓腹罐、三足甕、盆、甗、甑等。房址保存較差,僅存少量活動面,活動面為火烤硬面。

  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結合河套地區出土的同類遺存,可以確定蒼賀峁遺存陶器組合為朱開溝文化的典型代表,該遺址是陜北地區已發掘的最靠近朱開溝文化核心分佈區的遺址。其發掘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新材料,有益於考古人員進一步探索朱開溝文化的主要內涵、年代、分佈、源流等。(陜西日報記者 趙茁軼 見習記者 周思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