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府谷:“鄉音”話新風 “走新”更“走心”
2025-08-07 19:41:4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雨晨責編:王菲

  近日,榆林市府谷縣各社區裏暖意融融,一場場以“文明府谷十五禮·講好身邊故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精彩舉行。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熱心公益者用帶著鄉音的講述,將“文明府谷十五禮”裏的“硬條款”,拆解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片段,讓文明從“紙面要求”融入居民日常。

  “條款”活了:家常故事裏的文明覺醒

  “以前樓道堆著舊櫃子,鄰居小王沒抱怨,反倒幫我聯繫回收站!現在樓道能照見人影哩!”社區居民張阿姨站在演講臺上,用帶著鄉音的講述,把“鄰裡文明禮”裏“樓道院落不堆物”的條款,變成了一個熱乎乎的生活場景。台下居民不時點頭,不少人小聲跟著復述故事裏的文明細節。

  這樣的場景,在近期的社區演講比賽中屢見不鮮。參賽者們摒棄空洞説教,用“拉家常”的方式,將“文明府谷十五禮”的15條公約拆解成“學得來、做得到”的日常片段——從“行人文明禮”裏“注意信號不追逐”的安全細節,到“用餐文明禮”中“公勺公筷要提倡”的溫馨習慣;從“網絡文明禮”倡導的“理性自律防上當”,到“喪葬文明禮”推崇的“薄葬簡辦不追風”……每一個故事都帶著生活的煙火氣,讓原本寫在墻上的“硬條款”,變成了居民指尖的溫度、口中的默契。

  “以前總覺得‘文明’是口號,現在才明白,它是鄰居幫忙扶一把的梯子,是吃飯時多擺的一雙公筷,是遛狗時牽緊的那根繩。”剛聽完演講的居民李大姐感慨道。這些帶著鄉音的故事,讓“文明”從抽象的概念,變成了可模倣、可傳遞的具體行動。

  治理暖了:居民當上主角 文明“自然生長”

  “把話筒交給居民,文明才能真正生根。”社區負責人坦言,從“文明府谷十五禮”制定時的“居民議事會”,到踐行中的“故事分享會”,再到這場“沉浸式”演講賽,社區始終將居民推上“主角”位置——通過“共議、共行、共講”,讓文明從“條款約束”昇華為“生活自覺”。

  過去,“文明公約”常被挂在社區公告欄,居民看看便罷;如今,“十五禮”成了文明行動引領:張阿姨講完“樓道不堆物”,第二天就有居民主動清理了自家門口的舊紙箱;王叔叔聊起“行車禮讓”,社區裏“禮讓斑馬線”的身影就多了起來;志願者講述“公益文明禮”裏的愛心故事,帶動更多人加入了社區志願服務隊……

  這種“居民講、居民聽、居民學”的模式,讓文明不再是“要我做”的任務,而是“我要做”的自覺。

  文明“生根”了:“被動”到“主動”的溫暖蛻變

  如今,走進府谷的社區,變化藏在細節裏:樓道清爽了,廣場安靜了,餐桌乾淨了,網絡留言更暖心了……“文明十五禮”不再是墻上的標語,而是社區裏最溫暖的日常——它是晨練時互相問好的鄉音,是垃圾分類時的一句提醒,是紅白事裏簡辦新辦的共識。

  一場場沒有舞臺的“比賽”,正悄然改變著府谷的文明生態。從“被動遵守”到“主動踐行”,從“外在約束”到“內在自覺”,居民們用鄉音傳禮、以故事潤心,讓“文明府谷十五禮”真正住進了心裏。

  文明如種子,落地需生根。府谷的實踐證明:當文明從“文件”走向“生活”,從“要求”變成“習慣”,就能在居民心中長成最動人的風景。(文 楊越敏 韓義 任凱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