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7日,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文化遺産數字化論壇期間,將舉行文化遺産數字化精品展覽展示,全球近百家頂尖機構參展,系統呈現古籍、文物、古建遺址和非遺等領域文化遺産保護和數字化傳承的創新成果。
“古籍類”展區將讓沉睡的典籍“活”起來。觀眾不僅可以近距離欣賞西安碑林博物館對《石臺孝經刻石》等碑刻進行的高精度數字化採集,還能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智慧化服務平臺”雲端暢覽萬卷珍貴典籍,更可目睹陜西師範大學利用AI技術智慧修復破損古籍字畫的神奇過程。數字化技術既緩解了實物保護的壓力,也徹底改變了讀者與千年文獻的互動方式。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智慧化服務平臺”
“文物類”展區將帶來一場跨越地域與時代的視覺盛宴。從德累斯頓藝術收藏館的宮廷瓷器數字化展示,到三星堆古蜀文物的裸眼3D震撼呈現;從“數字敦煌”壁畫的超高清還原,到兵馬俑AI修復與互動體驗;觀眾還可通過XR技術“穿越”至秦陵地宮,或踏上由18個國家44家機構共建的“雲上絲路”。這一板塊依託虛擬觸摸、AI導覽等創新形式,實現文物永久保存與活態傳承。
“德累斯頓皇家瓷器收藏”數字平臺
“數字敦煌”項目
“古建遺址類”展區讓文化遺産可感可觸。故宮數字孿生系統、AI技術賦能的應縣木塔、中肯舊石器考古合作成果以及大運河數字工程等32項實踐,借助VR沉浸體驗、六足機器人高精度測繪、裸眼3D交互等技術,將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産轉化為可感、可觸、可步入的時空現場,極大強化了觀眾的文化認同與歷史感知。
基於多模態AI與3D視覺的應縣木塔“數字孿生”解決方案
“非遺類”展區聚焦“科技+傳統技藝”的生動融合。觀眾可佩戴XR設備沉浸式體驗“壽春楚歌”的楚文化風情,在“遇見東坡”VR世界中感受宋人雅趣,還能通過生成式AI參與“泥人張”創作、在“鈞彩疊鳴”數字交互中體驗古琴與鈞瓷之美。這些實踐打破了時空限制,以強互動、高沉浸的方式推動非遺走進生活。
“壽春楚歌”XR沉浸探索體驗展
本次展覽展示不僅是文化遺産數字化成果的集中呈現,更是一場以技術重塑記憶、以創新傳承文明的探索之旅,為全球文明交流互鑒開闢新路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