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渭水,潮動秦嶺。當九月的桂香漫過古城墻,西安即將再一次成為世界聚光之處——以“聚合歐亞新動能 共築可持續發展新格局”為主題的2025歐亞經濟論壇,將如約在這座千年古都盛大啟幕。
2100多年前,漢使張騫自長安西出,駝鈴聲聲鑿空西域;
20年前,首屆歐亞經濟論壇在此“誕生”,讓中國西安成為歐亞各國對話的永久會址;
2023年初夏,《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在此簽署,繪就共同發展新藍圖。
而今,這座千年古都再次準備好以開放之姿,迎接新一屆論壇的舉行。
廿載同心 築夢前行
從地方平臺到國家戰略支點

2005年首屆歐亞經濟論壇現場
2005年,西安以見微知著的眼光搶抓機遇,積極爭取到了首屆歐亞經濟論壇的承辦權。從此,這座古城與這一國際盛會結下不解之緣。二十載春華秋實,論壇與西安共同成長。

西安成為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
2007年,國務院批復每兩年在陜西西安舉辦一屆歐亞經濟論壇,為論壇實現機制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7年第二屆論壇,各參會國共同簽署的《西安共識》,被公認為歐亞經濟論壇務實合作的里程碑。2009年第三屆論壇,與會的歐亞各國海關和商界代表共同簽署《推進貿易安全與便利西安倡議》。2011年第四屆論壇發佈《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中國企業歐亞國家投資報告》。2013年7月,歐亞經濟論壇組委會在北京成立。2013年第五屆論壇,與會各國嘉賓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倡議深入交流,凝聚合作共識。
2015年,論壇迎來重要飛躍——被正式納入國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十大平臺序列。
2017年,論壇進一步明確“依託上合組織,服務‘一帶一路’,促進地方發展”的宗旨。
2019年,“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成為論壇最強音。
2021年,論壇在內容設計、嘉賓邀請、辦會形式等方面全面提升。

2023年第十屆歐亞經濟論壇現場
2023年第十屆歐亞經濟論壇,全面聚焦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在提升上海合作組織區域合作水準、服務陜西及西安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進展,形成了一批新成果……

2023歐亞經濟論壇智庫分會現場
大道同行,平臺躍升。論壇的每一步成長,都深嵌著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區域發展的使命烙印。二十年來,歷屆論壇累計吸引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政商學界代表,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200余項,推動能源、金融、交通、人文等領域重大項目落地,資金規模逾千億元。

西安奧體中心 記者王健攝
論壇與西安共生共榮。如今,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西安國際會議中心、奧體中心“一場兩館”等現代化會展設施拔地而起,地鐵線路貫通會展核心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陸續投運,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落地……
“辦好一個會,搞活一座城”。在一次次高端對話與務實合作中,西安以矯健有力的發展步伐,完成了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的堅定邁進。
聚焦發展 共創未來
新格局下的歐亞合作新篇章
2025歐亞經濟論壇,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和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共同主辦,西安市人民政府承辦。
記者從歐亞經濟論壇秘書處獲悉,本屆論壇將創新採用“1+5+3+1”框架鋪展合作長卷。
一場開幕式暨全體大會,將匯聚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國—中亞機制秘書處、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等重點國家、國際機構高級別代表及500強企業高管、經濟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綠色能源、商事法律、陸港與物流樞紐、人力資源發展等熱點話題展開高端交流對話。
五大主題板塊——産能合作、規則共建、人文交融、科技創新、協同治理——下設13場平行分會,既有“上合組織國家地學合作與礦業投資研討會”“中國陸港與物流樞紐發展會議”等活動聚焦産能合作,也有“上合組織國家經貿交流”“歐亞經濟論壇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動讓文明互鑒薪火相傳。
三項系列活動貫通會期:上合國家經貿交流系列活動圍繞對外貿易、中歐班列、全國老字號、商事服務、旅遊和美食文化主題,提升西安國際城市形象,推動多領域産業貿易交流合作;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以話劇《長安十二時辰》、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中國首部大型駐場觀念演出《無界·長安》、西安國際兒童戲劇展演等共計 15 場次形式多樣的展演演出,同頻共振增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共建“一帶一路”之歐亞經濟觀察》報告將首次發佈歐亞貿易投資景氣指數,為各國決策提供“風向標”。
一個智庫聯盟同步成立:歐亞經濟論壇智庫會議期間成立,由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大學等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組成的智庫聯盟打造“永不落幕”的思想盛宴。
總體來看,本屆論壇議題將更聚焦,內容設置和辦會機制凸顯更創新,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彰顯“高端、特色、務實”的鮮明定位。
活力古城 機遇之城
現代化西安盛裝待客來
從灞河碧波到秦嶺疊翠,西安把整座城市佈置成迎接世界的展廳。

西安國際會展中心 記者王健攝
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可承接國際頂級峰會、專業展覽、萬人年會等多重需求,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提供了世界級舞臺。2024年,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單年辦展面積達210.8萬平方米,再次刷新西北地區展館年度辦展面積紀錄。

雁塔北廣場“水舞光影秀” 記者 李明 攝
夜幕降臨,奧體中心“一場兩館”流光溢彩,大雁塔北廣場水舞光影與千年古樂同頻共振;地鐵14號線機場線實現“空鐵零換乘”,便捷直達會展核心區;過境免簽政策讓全球嘉賓輕鬆實現“説來就來”。
産業沃土同樣熱力澎湃、機遇蘊藏——航空航天産業全鏈協同做強産業集群,蓄勢蒼穹;“秦創原”創新生態加速擴容,催化科創成果蓬勃涌現;高新區內,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集群建設如火如荼,技術匯聚、産能攀升;經開區一批批重大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拔節生長,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浐灞國際港憑藉中歐班列的領先優勢,持續拓寬開放通道,港産港貿融合為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西安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值達1243.4 億元,佔進出口總額的54.1%。

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 記者 竇翊明攝
中歐班列(西安)累計開行突破3萬列,開行總量超過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總量的四分之一。西安國際港站也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開行量突破3萬列的車站,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標位居全國第一,為服務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結出的碩果之一,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于2024年2月在西安浐灞國際港建成投運,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集結轉運貨物已超過18萬噸,對中哈兩國貨物的集結、分撥能力大幅提升,為進出口、過境貨物提供了有力保障。

T5航站樓 記者 王健 攝
空港樞紐能級也不斷得以躍升。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聯通19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34個航點,實現了中亞五國八城全覆蓋。上半年入境旅客同比增長66%,今年以來保障國際貨郵3.6萬噸,同比增長139%……
攜手共進 譜寫新篇
絲路起點上的新時代華章
當千年晨鐘再次為國際盛會鳴響,西安向世界發出誠摯的邀約。

融入中亞文化元素與灞河河畔地貌特徵的中亞公園
從《西安宣言》到《阿斯塔納宣言》,從“一帶一路”倡議到全球發展倡議,中國聲音與歐亞迴響同頻共振。作為論壇永久舉辦地,西安這座鐫刻著絲路基因、澎湃著時代活力的城市,正將“硬聯通”的基礎優勢、“軟聯通”的規則活力與“心聯通”的人文溫度深度融合,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擁抱世界。
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在此刻煥發新的生機。這裡是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樞紐,是《西安宣言》精神落地生根的沃土。論壇期間,各方智慧的碰撞、政産學研的深度交融,必將孕育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豐碩成果。
千年古都再攜手,歐亞大陸共潮生。讓我們相約九月,相約西安,在千年古都的秋韻中,共繪歐亞合作新畫卷,共譜“一帶一路”新華章!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寧 通訊員 李先鋒 | 圖:除署名外均由歐亞經濟論壇秘書處供圖 | 編輯:廖輝 馬超 | 校對:王軍望 | 審核:程渭 韓東辰丨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編:程雨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