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記者 柳洪華):千年古都綻放青春光彩,文化交流譜寫友誼新篇。9月27日,備受關注的“我是西安推薦官——中亞青年看西安”短視頻創作大賽決賽在長安大學渭水校區成功舉行。本次活動在中國—中亞機制秘書處、陜西省教育廳的指導下,由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市委外事辦公室、西安市教育局主辦,旨在通過中亞青年的獨特視角,以短視頻為載體,生動展現西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充滿活力的現代都市形象,進一步深化西安與中亞地區的人文交流與友好合作。
與會嘉賓與參賽選手合影留念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駐西安總領事館領事伊布拉基莫夫·貝裏克,陜西省外事辦公室中亞處處長陳剛,西安市教育局二級巡視員王綱,西安市委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張勇,西安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處副處長劉華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決賽現場氣氛熱烈,精英薈萃。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財經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西安外事學院、西安博愛學校等學校的中亞留學生齊聚一堂。
西安市委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張勇致辭
西安市委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張勇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活動的舉辦,讓在西安學習的中亞留學生能夠深入到西安的城市、企業、鄉村,感受西安的發展,表達他們與西安的不解之緣,成為中國與中亞各國交往交流的推動者、實踐者和受益者。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前領事楊寶珍致辭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前領事楊寶珍在致辭中表示,這場活動看似是一場短視頻創作比拼,實則是一次極具深意的“文明對話實踐”,中亞青年以鏡頭為筆、以西安為卷,記錄的不僅是這座城市的“形”,更是中國與中亞“民心相通”的“魂”。中國與中亞的友好,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傳承,也需要青年們用新的視角、新的方式去推動,希望本次大賽成為中國與中亞、與世界青年交流的新起點。
決賽現場
大賽自啟動以來,吸引了西安高校眾多中亞留學生積極參與。參賽者圍繞西安的中歐班列(西安)、數字城市發展、“非遺+文旅旅遊”、留學生的校園生活等多元主題進行創作,用鏡頭語言深度感知並講述了他們眼中的西安故事。經過初賽作品篩選、專場培訓、實地參訪等環節,最終共有20組優秀作品脫穎而出,晉級決賽。
決賽在西安高新第五小學帶來的童聲合唱《玉盤》中拉開帷幕,各環節緊張有序,精彩紛呈。20組選手分為四組依次登場,通過120秒的主題演講結合原創短視頻展播的形式,向評委和觀眾全面展示了其創作理念與對西安的獨到觀察。選手們的作品構思巧妙、視角新穎,充分體現了中亞青年對西安這座城市的熱愛與深刻理解,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格列布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格列布第一位出場,視頻中他跳著歡快的舞蹈,穿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展示著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在西安的兩年多時間,我化身探險家走遍這座城市,最令我驚訝的西安厚重文化和先進科技的融合。”格列布演講時説道。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簡愛克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哈山和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簡愛克是一對組合,他們用視頻表達如何在西安找到了家。“在這段非凡的旅程中,我用腳步丈量了世界的廣度,用心感受了文化碰撞的深度。從阿斯塔納到西安,每一次經歷都承載著時間的痕跡,每一次挫折都助力了我的成長,每一次成長都使我的中國故事更有溫度。”簡愛克説。
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邵夫
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邵夫認為,古老的城墻和飛馳的地鐵,中文點餐和打乒乓球,在西安,這些最平常的生活才是最親切的,是對西安最好的推薦。
來自土庫曼斯坦的麥可
來自土庫曼斯坦的麥可拍攝製作過很多展示中國的視頻,他坦言:“西安的名勝古跡眾多、美食豐富,與中亞國家的關係延續了幾千年,這些都是我喜歡西安的原因。我想説,想看歷史來長安,想看現代來西安,在西安讀書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穆薩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穆薩通過視頻展示羊肉泡饃,表達著“西安情結”。“羊肉是我們的最愛,饃是西安的味道,長長的粉絲將西安與吉爾吉斯斯坦連接在一起。”穆薩説。
評委團由來自外交、新聞傳媒、高等教育、文化創意等領域的資深專家組成,包括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前領事楊寶珍,長安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呂衛東,西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張熠,陜西省政協委員、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總經理史佳,長安大學新聞傳播係副教授張娜,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編委、社會新聞部主任王曉英,西安報業集團前新媒體部主任、V哥短視頻創始人申偉等。他們對每組選手的表現進行了專業、細緻的現場打分和精彩點評,肯定了選手們的創意與努力,並就作品內容、敘事技巧、文化表達等方面提出了寶貴建議。
中國著名文化學者、文藝評論家、書法家肖雲儒
點評中,中國著名文化學者、文藝評論家、書法家肖雲儒從宏觀文化視角對大賽作品進行了梳理與解讀,高度評價了活動對於促進文明互鑒的積極意義。“參賽選手用‘異鄉的中國話’講著自己與西安的故事,令人非常感動。他們的作品,讓蒼涼的古城變得溫馨,古老的古城變得青春,書本上的古城變得有煙火味。同時,看到年輕的參賽選手,我很想當中亞的推薦官,或許曾經我在比什凱克、阿拉木圖、塔什乾等中亞城市或許與這些年輕人有過一面之緣,這就是交流和友誼的力量。”肖雲儒感慨地總結道。
楊寶珍從國際傳播與人文交流的角度,對作品的國際視野與橋梁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未來,這些參賽選手將成為文化使者,提升西安在中亞國家的知名度、美譽度,促進文化交流和互鑒。這正是此次大賽的根本意義。”楊寶珍點評説。
此外,史佳、王曉英、申偉以媒體人的敏銳視角,從作品的發現力、表現力、傳播力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呂衛東、張熠、張娜從學術的角度,評價了作品的畫面與音樂匹配度、網絡傳播適配度、內容豐富度和獨特性等方面。“這些作品的價值早已超越了作品本身,參賽者用青年的語言為中國西安與中亞的友誼寫下了生動注腳,這是兩種文明在鏡頭下的溫柔碰撞。無論是敘事風格、城市觀察,還是創意滿滿的故事化表達,讓西安不再是地圖上的坐標,而是可觸摸、可共鳴的生活與文化,”史佳點評時説。
特等獎頒獎
一等獎頒獎
二等獎頒獎
三等獎頒獎
經過公正嚴格的評審,最終評選出特等獎一名、一等獎兩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四名及優秀獎十名。其中,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哈山和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簡愛克榮獲特等獎。
西安高新第五小學帶來的童聲合唱《玉盤》
西安高新第五小學學生民樂表演《半壺紗》
西安高新第五小學學生民樂表演《青花瓷》
比賽間隙,西安高新第五小學學生帶來的民樂表演《半壺紗》《青花瓷》,以及長安大學留學生獻上獨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舞蹈《魅力孟加拉國》等文藝節目,為緊張的賽事增添了輕鬆愉快的文化氛圍,展現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和諧畫卷。
長安大學留學生表演舞蹈《魅力孟加拉國》
本次“我是西安推薦官——中亞青年看西安”短視頻創作大賽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在西安的中亞青年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分享見解的廣闊平臺,更以青春視角和現代傳播方式,向世界生動推介了西安的獨特魅力。活動有效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國家青年一代的心靈相通與友好情誼,為持續深化西安與中亞地區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青春動能。
大賽雖已落幕,但中亞青年作為“西安推薦官”的使命仍在繼續,他們將用鏡頭持續記錄這座城市的精彩,為推動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增進中外人民相互理解貢獻更多力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